加强文艺“两新”建设 助力河源文化高质量发展
■黄刚毅
文艺“两新”,指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主要是指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民营的文艺团体和网络虚拟社群,主要以文艺创作、交流、发布、推广等职能为主。新文艺群体,是相对于在国有文艺院团、艺术馆、高校等机构中从事艺术工作的传统群体而言的,以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为代表,是随着文化产业、网络新媒体技术以及市场化发展而兴盛起来的文艺从业者,其特点是自由职业和不依附于相应政府机构的“独立性”,往往以个体形式散落在文化产业的各个层面。
一、我市新文艺组织和群体基本情况
我市文艺“两新”组织有2个,即市文联下属的市网络作家协会和市流行音乐协会。2个协会都属于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民办非营利文化艺术社团组织。目前,市网络作家协会有会员55人,均为“80后”,其中,省级会员9人,国家级会员5人;会员中网络签约专职作家占90%,兼职作家则主要来自公务员、教师、协警、个体工商户等。市流行音乐协会现有会员68人,会员中“80后”“90后”占85%,省级会员12人,全日制本科学历占95%,音乐策划人、独立音乐人、经纪人、歌手等音乐职业者占70%,兼职会员主要为教师、学生等。另外,有从事商业影视制作的个体从业者约300余人(其中影视协会会员80人,党员4人)。党组织建设情况:市网络作家协会党员3人,市流行音乐协会4人,均无党支部。新文艺群体基本情况:1.文艺工作(设计、创意)室。这种文艺工作(设计、创意)室一般规模较小,主要由三五名人员构成一个小团队,分工合作,从事文艺创作活动,形成完整的文艺创作生产链条。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文艺工作(设计、创意)室的数量约300多个,主要是茶艺、国学、美术设计创意类。2.中小型民营文化企业。我市现有这些企业规模不一,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高低不同,处于孵化、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但呈现出创作、经营“一条龙”的运作模式,如广东晔华文化、优客琴行、新地音乐艺术教育等。3.个体文艺从业者。个体文艺从业者包括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音乐制作人、独立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其中,网络文学、音乐、影视、演艺等领域的个体从业者数量尤众,如超级星艺术教育、优扬、卓影、乐源等影视公司。
二、我市新文艺组织和群体发展情况
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是河源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源文艺版图中最活跃的力量,在河源文艺繁荣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和亮点。
(一)丰富市民文艺生活,繁荣城市文艺市场。我市新文艺组织和群体均是以“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群体,他们思想活跃,专业水平较高,对市场的灵敏度高,从事文化产业和参与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性高。文艺社团一般通过自营(教育培训等其他营利性收入反哺文艺活动)与公益(承接政府公益文艺活动)“两条腿走路”的模式,解决生存、维持运作、寻求发展。如市流行音乐协会红色文艺轻骑兵2017年以来以“惠民、为民、乐民”为己任,用红色文化“小舞台”链接社会“大天地”,积极参与我市文艺惠民演出达150多场,并连续2年获评省协会优秀会员单位。
(二)促进文艺市场化,形成文化产业链。新文艺群体借助市场资本和政府引导,在文艺产品的上下游拓展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并向文艺以外领域渗透。如广东晔华文化策划人、音乐经纪人吴文波,尝试在东源仙塘镇南园古村旅游景区打造一个流行音乐与文旅休闲一体化的“网红”咖啡屋,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还有我市自媒体拍摄的《一竞到底》《醉美黄田》等短视频,宣传我市独特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地域民俗尤为出众。
(三)催生文艺精品力作,培育文艺人才队伍。以新技术、新媒体、新生活为平台,新文艺组织培育了一批适应市场的专业文艺人才。近年来,我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也无风雨也无晴《珠圆玉润也倾城》、欧阳富(了了一生)《妙手》改编成影视作品;黄宇(玄宇)成名作《小兵传奇》由腾讯动漫制作改编成动画;爆火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片尾曲《莫欺少年穷》为河源“九连真人”本土乐队创作并演唱,形成网络文艺原创精品IP。
三、我市新文艺组织和群体存在问题
新文艺组织和群体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关注度不高。从党组织建设层面看,无论是网络作家协会还是流行音乐协会,大部分会员是个体文艺从业者。其中的青年党员,只能将党组织关系放在社区或人才市场,个别党员因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强和个人一些原因,又不愿将组织关系放在社区或村,则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成了“口袋党员”。从政府层面看,对新文艺组织和群体虽然做到了“严管”,但是离“厚爱”还有一定差距,与传统作家相比,网络作家的社会地位尚不能得到充分认可,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还比较滞后,对于如何激发网络作家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方面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创新办法不多。
(二)文艺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新文艺群体中大部分文艺工作者能够自觉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真善美正能量为主业,但在融媒体背景下,作品的传播形式便捷,平台多、速度快,作品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大多缺乏严格审核把关制度,意识形态的把握难度较大。
(三)新文艺组织和群体权益服务维护较难。新文艺组织和群体的创意创新较多,原创力较强,但文艺创作组织化程度不高,创作活动相对比较开放、松散,缺乏相应的权益保护,文艺作品被盗版、作品创意遭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维权难度较大,版权保护工作不容乐观。同时,文艺“两新”诉求多样,目前我市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对于他们的诉求服务,缺位现象还比较突出。
(四)文艺“两新”人才培育和市场发展较难。文艺“两新”人才多以自由职业为主,人才流动性大,储备困难。大部分民营文化机构报酬偏低,难以吸引人才,加之受大湾区“虹吸”效应影响,艺术人才难以留住。如“九连真人”客语摇滚乐队,2013年在音乐经纪人吴文波等人将“客语流行音乐金曲榜”引进我市后开始组队创作表演,2018年在央视滚石原创乐队大赛获得冠军一举成名后,被北京某公司直接签约挖走。
四、我市新文艺组织和群体发展的几点思考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引领文艺“两新”成为推动我市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一)提高站位,充分凝聚繁荣发展文艺新力量。积极探索推动在我市新文艺组织中发展党员和建立党支部,让文艺“两新”党员有归属感。吸纳知名艺术家、新文艺群体骨干成为党员参与社团、协会活动,助力协会抓好主责主业,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引导青年新文艺群体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产生更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文艺工作者。
(二)延伸工作手臂,助推我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应把文艺“两新”的发展作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加以规划和培育。一是加强人才资源摸底调研。由相关部门牵头,系统地对全市新文艺组织和群体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实地收集相关数据和情况,全面掌握我市新文艺群体的规模和从业经营状况,建立新文艺组织和群体人才库,为做好团结引领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在实施文化强市发展战略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把他们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纲要中,通过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从政策、平台、资金、组织、奖励、产业提升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扶持,形成联动机制,营造新文艺群体创业发展的新环境,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作活力,促进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健康发展。三是加强跨界融合。改变传统单一的文艺形态,探索文艺跨业态、跨门类、跨地区的深度融合。新文艺组织和群体以创新创意为驱动,利用新的投入方式、新的创作方式、新的活动载体、新的传播手段、新的平台推送等,创造出“文艺+旅游”“文艺+非遗”“文艺+设计”“文艺+体育”“文艺+美食”“文艺+建筑”等融合发展的文艺衍生产业形态。“文艺+N”的融合发展,要立足顶层设计和各部门的合力支持,才能引导和扶持全市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具有河源特色、展示河源风貌的精品力作,借机将河源的“好风景”亮出去、“好品牌”打出去,多形式多渠道打造文艺原创精品IP,提升河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美丽资源”成为“美丽经济”,建设美好城乡,实现“绿富”双赢。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宣传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