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源城区

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屏障”

全区1.3万名党员织密健康防护网

2025-09-02 16:27:21 来源:河源日报

■特约记者 吕鹏

■通讯员 朱诚杰

当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威胁悄然逼近时,源城区以“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群防群控”为利刃,掀起一场“防蚊灭蚊齐动手,守护健康筑防线”的全民战役。全区900余个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1.3万余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用“红色力量”编织起一张覆盖城乡的健康防护网,将蚊媒传播链条从根源处层层阻断。

“沉浸式”培训

提升防控专业性

“埃及伊蚊叮咬后2至14天可能发病,白纹伊蚊的活动高峰在清晨和傍晚……”在源城区各级党组织的专题学习会上,党组织书记化身“防疫讲师”,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特征拆解成“家常话”。从病毒传播路径到“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的黄金防控法则,党员干部边学边记,把“为什么防、怎么防”的科学答案刻进脑海。这场“沉浸式”培训不仅提升了防控专业性,更让“守护群众健康就是使命”的责任意识在每一名党员心中生根发芽。

“红马甲”扫遍蚊虫死角

斩断蚊虫孳生温床

“排水沟的落叶要清干净,废旧轮胎里的积水不能留!”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干部与居民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组成“清障突击队”,对村落、社区的公共区域展开“拉网式”大扫除。东埔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的“专业战队”尤为亮眼,他们带着流行病学调查经验,精准锁定绿化带、地下室等蚊虫孳生“高危区”,用“地毯式”排查清除垃圾杂物、疏通积水沟渠;新江街道的党员则发起“翻盆倒罐”攻坚行动,小到阳台花盆托盘,大到工地积水池,做到见容器必倒、见积水必清,让蚊虫无处产卵、无地藏身。

党员变“科普专家”

入户宣传防疫知识

“电蚊拍要避开易燃物,驱蚊液要避开眼口鼻……”党员干部们化身“移动科普站”,敲开千家万户的门,手把手教居民使用防蚊工具,耐心演示花瓶换水、地漏封堵等居家防蚊技巧。线上线下的宣传攻势同步发力,社区公告栏更新着彩色防疫海报,微信群里频繁发布防蚊短视频,公众号推送的“防疫小贴士”阅读量节节攀升。从老人到孩童,从商户到住户,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防蚊队伍从“被动防护”变成“主动出击”,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生动局面。

如今,源城区的防蚊灭蚊战场仍在持续升温。红色身影穿梭在街巷里弄,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点滴,这场由党建引领的“灭蚊攻坚战”,正以最扎实的行动守护着每一位群众的生命健康。

    上一篇:确保秋季开学安全有序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