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2023年,龙川县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拼经济抓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2024-01-16 17:43:23 来源:河源日报

e28e3ea5fe6351e2e31791faac5b96b0_hyrbs0116004_001_01_s.jpg

■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在2023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图为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1200吨中国最大拉蒙机设备,解决航空蒙皮装备“卡脖子”技术问题。

38bc712aa1e26a44fdcf412fdb900a50_hyrbs0116004_001_02_s.jpg

■美丽的龙川县城

核心提示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龙川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部署,在把握大势中掌握主动、认清竞争中追赶超越、抢抓机遇中奋勇争先,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拼经济、抓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县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当家产业持续发展壮大,“4+1”主导产业培育取得新成效,一批百亿级、十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绿美龙川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绿富双赢”取得新突破。“融湾”“融深”全面提速,在服务参与国家战略中持续释放发展动力活力。文化强县建设加快推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发展新成效。

“百千万工程”开局良好

2023年,龙川县坚持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为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举全县之力推动该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经过一年的努力拼搏,“百千万工程”开局良好。佗城镇及13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名单。在全市率先探索组建强村公司27家、富民工坊53间;组建“强村公司”、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创新做法被选入广东省委深改委评选发布20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在全市“百千万工程”大擂台赛上,龙川县和老隆、田心、黄布3个镇均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2023年村集体收入增长60%以上,农村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建设一体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幸福新城建设取得新成效,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展现新风貌。

佳绩取得的背后,是实干与担当、开拓与创新。龙川县成立了“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和要素保障专班,出台27项“1+X+N”政策支撑文件,建立“1+9+ N+24”考核分析机制,投入“百千万工程”相关资金30.42亿元,制定了任务、责任、项目“三张清单”,细化分解考核指标及任务,开展专项督查,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以赛提能,开展了“百千万工程”“一线施工队长”百舸争流赛图纸大擂台活动、“百千万工程”乡村运营行动发布大会,在相互“对垒”的过程中比学赶超、力争上游。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是“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产业是抓手,龙川县加快培育电子信息等百亿级、十亿级产业集群,加快“一园四小区”建设,以产业促发展。积极探索“双向飞地”,创成全省首个“反向飞地”园区——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携手深圳市宝安区共建高铁新城,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不断提升县城品质,推进“一江两岸”产城融合项目,加快幸福新城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通过上述举措,让县域发展充满了内生动力。

持续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投入2400万元开展乡村振兴镇域规划编制工作,投入5亿多元打造宜居圩镇,全县24个镇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全面开展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东江水韵”“霍山红印”等2条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建了28家强村公司,承接项目61个、额度4500多万元,鹤市、四都等镇强村公司在年内实现分红;首批林业碳汇交易为54个村带来1000多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全县315个行政村村均集体收超32万元。与企业在镇村共建了53间富民工坊,为群众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农村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一年来,龙川县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打造百亿级、十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崛起。聚焦“4+1”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建筑工业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应急与节能、先进材料2个十亿级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集聚率达84%。主导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分别形成了10亿元、20亿元、50亿元的梯度发展格局。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64.93亿元,在全县规上企业总产值占比45.07%,同比增长16.51%。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共有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存量49家,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4家。

抓项目扩投资增添新活力。强化招商引资,深化“一把手”招商机制,围绕“4+1”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招商,强化以会招商、以商引资新模式,2023年成功举办19场“9+2”大湾区商会促龙川高质量发展论坛,新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40.2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6个。加快项目建设,全年促成新开工建设项目10个,建成新投产项目13个,筹备建设项目19个,这批项目的新开工、新投产为龙川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扶企暖企助力转型升级。龙川县强化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及时跟进执行2023年度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指导“4+1”主导产业的24家企业顺利申报。兑现招商优惠政策奖补资金和企业技术科技改造专项资金7526万元,助力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景旺电子科技、山本光电等4家企业申报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入库项目,全年完成技改投资7.69亿元,同比增长36%。助力企业融资,与省农发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为县工业园投资公司注入3.6亿元的“金融活水”。

绿美龙川生态建设深入推进

一年四季的龙川,如诗如画,这得益于当地对生态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23年,龙川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绿美龙川生态建设为引领,全年投入1.4亿元,保护好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岭,着力推进生态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让河源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持续擦亮绿色发展的鲜明底色。

厚植绿色底蕴。推进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完成林分优化6.2万亩、森林抚育提升5万亩。深入实施“一员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片林”绿美行动,组织义务植树活动35场次、植树面积1.3万亩,实施绿色通道提升建设长度8公里,完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13个。加快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重点打造松林公园综合型示范点和梅子坑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型示范点建设。抓实林长制工作,建立“河湖长、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和“森林义警”等森林管护机制,确保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取得更大实效。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当下改长和长久立相结合,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地表水环境持续向好,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持续巩固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成果,63.16%以上的农村覆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

积极探索“绿富”“双赢”。绿色是龙川的鲜明底色,生态是高质量发展最大的优势。如何将“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2023年,龙川县走出一条“林下经济”的致富路,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进行“林+茶”“林+菌”“林+禽”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其中,油茶、南药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60万亩、总产值约16亿元。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扎实推进林业碳普惠项目开发,首批林业碳汇交易为54个村带来1000.82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突破。

“三农”基本盘更加稳固

抓好粮食生产。2023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3.14万亩,粮食总产量23.92万吨,总产量同比增长3.7%。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菜篮子”供给充足,建成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3个及11个市级“菜篮子”基地。

发展特色产业。以油茶、丝苗米及整县“一镇一园”全覆盖试点等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油茶、丝苗米及一批特色产业建设。积极探索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农耕体验等生产型休闲农业新模式,打造绿油花果树小镇和五色茶岭等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3年龙川获评“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

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新方法,引导智慧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全年流转耕地面积19.767万亩。大力开展适宜农机推广工作,推进机械化耕作。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积极谋划数字农业与现代企业孵化融合、龙母盆地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建设了2个冷藏保鲜设施基地。

“融湾”“融深”全面提速

2023年,龙川抓住用好“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蕴含的改革利好、开放利好,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在服务参与国家战略中持续释放发展动力活力。

互联互通水平更高。打通“大动脉”。梅龙高铁、龙寻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龙韶铁路、龙汕铁路纳入省“十四五”规划,通用机场、东江航道扩能升级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畅通“微循环”,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高分通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验收。

结对合作领域更宽。产业共建持续强化,创成全省首个“反向飞地”园区,积极推进“正向飞地”建设,作为宝安企业龙川制造基地。帮扶协作持续提升,积极组织龙川企业申报圳品认证,4个规格产品入选“圳品”。民生合作持续深入,宝安、龙川共建名师工作驿站,宝安区累计投入700万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改革创新层次更深。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一批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民生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文化强县建设成果丰硕。一年来,龙川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全面筑牢。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落实客家文化“双创”工程,加快推进佗城古镇升级改造,手擎木偶戏、龙川杂技等民间技艺焕发新的光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佗城景区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评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产增长110.57%、旅游收入增长59.11%。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力破解民生难题。一年来,龙川县通过“面对面”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35宗;创新开通“龙川民声通”书记、县长信箱,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高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建设健康龙川,创成全省首个县级三级甲等医院、全市首个“广东省健康县”,县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排名在粤东西北94个县区中位列第16名。持续推进就业“家门口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702人;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各类人员2.6万余人次,带动就业创业532人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年新增优质学位1320个,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成果,全面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成立 2个教育集团,不断增强龙川教育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一 组建强村公司27家、富民工坊53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60%以上,农村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 全县共有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存量49家,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4家

三 全年新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40.2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6个

四 全年促成新开工建设项目10个,建成新投产项目13个,筹备建设项目19个

五 荣誉

龙川组建“强村公司”、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创新做法被选入广东省委深改委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典型案例

在全市“百千万工程”大擂台赛上,龙川县和老隆、田心、黄布3个镇均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龙川在“绿美广东竞风华”河源赛区中荣获第二名

龙川获评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

创成全省首个县级三甲中医院、全市首个“广东省健康县”

■统筹:刘豪 甘国科 钟剑锐 陈小玲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黄赞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