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叶成“金”绘就强村富民新图景
龙川县新田镇致力发展茶产业,联农带农新产业,强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新田镇村民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茶叶
■新田镇福斗村村民在茶山锄草
■新田镇茶叶产业园
核心提示
近日,龙川县新田镇召开党建引领促进“茶叶产业技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暨奋战“百千万工程”专题活动,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携手做强做大茶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茶产业是新田镇富民增收的第一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新田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一镇一园”茶叶产业园定位,念好生态茶经,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积极参与生态低碳茶园建设,让广大茶农种好茶、卖好茶,增收致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片叶子带富一方人。新田镇引进农业龙头公司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现代茶产业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政策、技术等支持,着力提升茶产业的品质,让茶叶的生产面积和生产质量双双提升,把茶产业打造成乡村的支柱产业,让“茶”成为地方的重要标识。
从“茶叶”到“茶业”,拓宽群众增收路。新田镇在推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主动转变发展思路,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鼓励群众参与茶产业发展,让群众的“金点子”在产业振兴发展中闪光。同时,通过发展茶产业,引导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着力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真正让“茶叶子”成为“金叶子”,不断增加群众的经济收益,绘就强村富民新图景。
从“茶叶”到“茶业”
让“茶叶子”成为“金叶子”
11月7日,龙川县新田镇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博士,有金融领域的专家等。他们此行的目标,就是种在大山里的茶叶。当天,新田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党建引领促进“茶叶产业技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暨奋战“百千万工程”专题活动,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并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的专家作“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交流报告。
新田镇举办这场专题活动,旨在大力发展茶产业。从一片茶叶到茶产业,新田镇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把茶产业作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用科技的手段来支持新田镇做强做大茶产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河源分院主任罗忠受邀参加了新田镇当天举办的乡村振兴运营专题活动,他表示,非常看好新田镇的茶产业,待以时日,借乡村振兴东风,搭载科技引擎,与市场接轨,走多元融合发展之路,产业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新田镇,位于龙川县东北部,与梅州市兴宁市交界,距离龙川县城60多公里,辖下国土面积71.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1.8万人,森林覆盖率达85%。作为龙川县人口最少的镇,一个隐于大山深处的小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它发展的最大底气和优势。
而作为新田镇的一个重要标识和传统产业,茶叶就是该镇在推进产业振兴中的重点。目前,全镇有茶叶制作加工厂2个,农户加工作坊5个,茶农500多户,注册商标2个,获全国特优农产品1个。
今年7月,由新田镇经济联合总社和6个村经济合作社“抱团”成立强村公司——“龙川绿美新田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以“强村公司”+“富民工坊”模式,成立了务工、农产品销售、采茶等多个富民工坊,着力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解决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用工、加工、销售等难题,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推动茶产业向更高目标迈进。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当前,新田镇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加大投入力度,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引进有实力企业等措施,积极引导福斗、新田、大岭等村发展茶叶种植,把茶产业打造成为该镇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新田镇党委书记涂惠平表示,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创新乡村运营机制,开展此类专题活动,携手省农科院及金融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和广大茶农,进行长期合作共建,以院(省农科院)、地(地方政府)、企(农业龙头企业)、金(金融机构)四轮驱动开拓茶产业发展路径。此次专题活动还将联动各有关职能部门接续开展,旨在提升茶农的管护产销技能、消除企业开发投资顾虑,全面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田镇将科学完善全域农业产业规划,争取茶叶育苗基地项目落地,进而培育出龙川的名优‘茶种’,打响新田茶品牌,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涂惠平介绍,新田镇将围绕建设“一镇一园”茶叶产业园,全力服务好茶企,引进省农科院专业团队进驻新田开展茶技培训,研究制定种植标准化茶园管理制度,与县科协、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协同创建示范基地,以茶叶育苗为切入口,拓展“茶企+合作社+农户”模式,增加茶产量、提高茶品质,不断扩大茶产业规模,逐步把新田打造为县茶叶示范基地,带动全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新田镇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一山”到“一园” 企业与茶农携手建设茶叶产业园
风拂茶香飘满山。顺着延绵起伏的山路,进入龙川县新田镇福斗村托里茶叶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茶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树依山而起,翠绿的枝叶迎风而长。
托里茶,是新田镇的重要标志,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种植了200多年。在这座海拔600多米高的托峰山上,居住在此处的村民采用本地土茶籽种植茶叶,始终保持着最原始的品质,因此又有“土茶”和“野山茶”之称。
托里是福斗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拥有100多户籍人口。这里四面深山环抱,山涧常年山泉奔腾,早晚云雾缭绕,阳光充沛,可谓山青、水秀、林美,是茶叶生长的“福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托里茶的优良品质,茶香清甘、口感爽滑。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以托里茶为代表的新田茶叶正逐步实现它的华丽转身。发力于龙川县推进实施“一镇一园”全覆盖试点项目,新田镇根据“科学种植,扩大规模,打造品牌,激活市场”的原则,紧紧围绕龙川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镇一园”的发展目标,以“政府搭台,资本唱戏,农民主体,大户带动,龙头拉动”的发展模式,致力建设镇级茶叶产业园。
根据规划,新田镇到2030年茶叶种植规模达万亩,分福斗、新田、源三、大岭四个片区,对现有罗浮基地、龙田基地进行扩种。镇党委、镇政府整合四个片区资源统一打造品牌,不断提高托里茶知名度,以开展茶园体验、采茶、制作、品茶等茶文化活动,以“茶叶+农旅”模式促进乡村旅游,锚定“水木清华、湖光山色、茶香四溢、康养新田”十六字发展定位,奋力打造茶旅康养小镇。
经过建设,新田镇镇级茶叶产业园已经显山露水。当前,新田镇先后引进及培育了悦众公司、田园二号、祥泷源、托里茶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等10余家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合作社),全镇茶叶种植面积3818亩,打造了“托里茶”“新红1号”等品牌,年产值约7200万元,带动1500余人次就业。
悦众茶园是由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悦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投资500多万元在新田村和福斗村的交界处建设了厂房、茶场等,旨在打造标准化茶叶加工生产线,采用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的方式,创品牌、竞市场。同时,该公司将深化与延伸以茶为主题的综合产业链,计划建设特色民宿,开设亲子采摘、农事体验、茶艺演示、休闲及团建活动、文化演出等项目,打造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及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园,走出一条茶旅康养融合发展新路径。
落子新田镇的还有龙川祥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制茶企业,在新田镇源三村建设祥泷源茶叶基地,拥有500亩规范化茶园和300亩老茶树园,建设有8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拥有一套大型的绿茶、红茶、白茶生产加工先进技术设备,茶叶年产量20多吨,年产值1000多万元。
在多点触发的蓬勃发展态势下,托里茶也迎来了它大步发展的春天。目前,托里自然村种植茶叶600余亩,年采24万斤茶青,可制成成品茶叶约4.8万斤,年产值近1000万元,成为当地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从“养在深闺”到“云卖茶” 托里绿茶走出山门香飘城市
在9月举行的龙川县“村BA”中,有一个视频点击量超10万。其中,“奖杯可以不拿、冠军可以不要,但一定要记得托里茶队”的旁白,成了该视频的最大亮点,数百条的留言里,几乎都在讨论托里茶,并最终销售了1万多斤茶叶。
利用“村BA”的流量来销售茶叶,录制这个短视频的人叫刁军平,是新田镇福斗村一名村干部。这名“80后”,前几年从深圳返乡创业,把大城市的营销手段带回了大山,在家乡开设了直播室,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村民销售茶叶、蜂蜜、石锅酒等农特产品。
作为一名“新农人”,刁军平以真挚的情感感恩并热爱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思考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打通大山与大城市的消费通道,让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农特产品走上消费者的餐桌,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望着茶叶子,过着苦日子”,这种苦涩,曾是托里人挥之不去的记忆。村里制茶工艺落后、产业基础薄弱,茶叶卖不上好价钱,作为托里茶种植炒制第三代传人的刁远芳有过这样的形容:“一斤茶换不到10斤米。”托里自然村耕地非常少,村民基本上靠种茶为生,在茶叶价格不高且销售难的年代,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精准扶贫时期,得益于福斗村帮扶单位的倾力支持,托里茶“销售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2016年—2020年,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福斗村后,决定把茶叶这个传统产业做强做大,为福斗村产业发展谋一条出路。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福斗村成立了龙川县新田镇托里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20多户茶叶种植户入股合作社。随后,福斗村投入近10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建设茶叶加工厂、购置茶叶加工包装设施等,通过深加工、精包装,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升品牌形象,申办注册商标、食品加工许可证,致力将托里茶这个“土特产”变身为“绿色商品”,助力村民增产增收。2020年,托里茶陆续参加了多场扶贫产品展销活动,凭借优良的品质和醇香的味道,越来越受市场认可,当年托里茶销量达7000多斤,消费扶贫总额达168万元,村民都有了稳定的收入。
浓厚乡情,一碗茶汤。茶叶,正成为新田人通行四海的名片。郁郁葱葱的茶园,承载着村民致富的新希望。家乡的发展,总是牵动着游子们的心。刁发友回到家乡创办了龙川祥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着乡亲们种植茶叶。村民刁荣茂2017年从惠州辞工回家种植茶叶,并于2018年12月份成立了茶叶种植家庭农场,带领当地村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退伍军人刁军平2020年从深圳回到家乡,被选为村委委员,发挥其所长,在推广托里茶上做文章,在热门短视频平台上变身“带货主播”进行线上销售,并指导茶农开辟各类无接触的电商平台和物流网络等销售渠道,将直播带货、“云卖茶”做得风生水起,带动农户一起把茶产业做强做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片叶子带富一方人。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资深企业的加盟、科技力量的支撑和年轻一代人的回归,新田镇的茶产业正日渐做大,一度“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新田托里茶正搭乘“百千万工程”快车,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成为推动新田镇乡村振兴的产业主引擎。
■统筹:黄海龙 钟剑锐 刘豪 甘国科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钟子龙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