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干六十天 冲刺“全年红”
龙川锚定年度目标任务,乘势而上、尽锐出战、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龙川率先在全市推出“富民工坊”,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图为落户龙川产业园的企业在黄布镇建设的富民生产工坊。 本报记者 杨坚 摄
■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钢结构生产车间。龙川正致力打造百亿级现代建筑工业产业集群。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主导产业突出的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核心提示
一季关两年,第四季度是定全年、保全局的收官阶段,也是明年工作起好步、开好局的关键节点。昨日,龙川县召开“大干六十天·奋斗全年红”年终冲刺动员大会,铿锵有力地提出,集中资源、力量、时间,保持一往无前、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决战四季度、冲刺六十天,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第四季度怎么冲刺?龙川提出“稳、盯、守、抓”四字法,稳住经济,做大工业增动力,做强农业稳大盘,做旺商业挖潜力,坚决完成目标任务;盯住“三重”(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考核指标),坚决保障高质高效;守住底线,坚决防范化解风险;抓住关键,坚决增进民生福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龙川提出,全县上下要锚定目标、担当实干,把任务书变成责任书,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把路线图变成施工图,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严实的作风,力争上游、争创一流,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成绩篇
前三季度交出优异成绩单
7项经济指标居全市第一
今年以来,龙川县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推动农业、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上向好,全县经济运行呈稳步增长良好态势。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龙川县GDP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工业投资增长94.9%,房地产投资增长59.3%,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13.8%,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9%,上述7项经济指标居全市第一。其他多项经济指标排名全市前列,32项指标实现了正增长,是近几年来最好的经济成绩。
工业生产持续上升。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3.35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其中,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9.97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5.5%,同比增长15.1%。同时,龙川创成了全省首个“反向飞地”园区,奋力将之打造成为龙川企业“融湾”出海的桥头堡、宝龙共育未来企业的加速器、深圳宝安新型对口协作的示范点,走出一条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成功举办“9+2”粤港澳大湾区商会论坛,新引进项目19个,其中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1个,高质量完成全年招商任务。
农业工作亮点频发。特色农业培育初显成效,油茶、丝苗米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力促数十万群众增收;整县“一镇一园”全覆盖试点项目中,五个小园开工率达70.42%,持续做大做强油茶、茶叶、优质稻、毛竹、南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农业产业结构持续调优,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农耕体验等生产型休闲农业逐步崛起,打造了绿油花果树小镇和五色茶岭等两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今年3月龙川县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谋划组织了县“百千万工程”乡村运营发布大会,在全市率先成立“强村公司”“富民工坊”等多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截至10月,全县31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底线目标,其中,50万—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17个。鹤市镇“强村公司”于9月份首次分红,入股的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各获得2万元分红,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龙川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0%,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43亿元,同比增长102.3%;第二产业投资21亿元,同比增长94.9%;第三产业投资37.13亿元。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94.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技改投资增长309.1%,增速排名全市第一;房地产投资增长59.3%,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市场需求稳步提升。今年以来,龙川县组织开展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和电商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全县消费市场持续复苏回暖,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9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排名全市第3位。居民收入稳中有增,前三季度,龙川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8元,同比增长8.2%,增速排名全市第二位。打造消费新业态,谋划举办了“多彩龙川·骑乐无穷”骑行活动,办好“村BA”等文体活动,奋力建设“烟火漫城”。
举措篇
稳住经济 做大工业 做强农业 做旺商业
前三季度这份优异的经济“成绩单”,为龙川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昨日召开的全县年终冲刺动员大会上,龙川提出,要锚定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快进、稳中优进,稳住经济,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决战六十天,拼出“全年红”,坚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做大工业增动力。龙川县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空间,持续推进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新开发面积59.4万平方米,盘活存量用地58.8万平方米。深入打造“双向飞地”新模式,高标准做好高铁新城规划,加快推进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依托深圳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开展联合招商,设立企业孵化空间,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聚焦“4+1”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电子信息、建筑工业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应急与节能、先进材料2个十亿级产业集群,推进远征、精智等两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一番。
做强农业稳大盘。龙川因地制宜持续组建“强村”公司、打造“富民工坊”,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将蜂蜜、茶油、腐竹、竹笋等“小特产”打造成“大产业”,确保年底前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村均31万元以上的目标。加快推进碳汇交易示范性建设,做好国储林申报建设工作,探索生态赎买机制,促进自然资源转换为生态产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做旺商业挖潜力。接下来,龙川将持续加快推进黄麻山温泉宾馆、手擎木偶戏发展中心等文旅项目建设,激发霍山、佗城等景区消费潜力。加快推进水坑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升级项目以及全域旅游项目谋划,持续推进龙川环霍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首期)项目建设,开发更多“一晚两天”“两晚三天”经典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留下来、住下来,持续做大做强“六色”旅游品牌。
盯住“三重” “清单式”挂图作战确保出成效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龙川在年终冲刺动员大会上提出,要盯住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重点考核指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从根本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以“清单式”挂图作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据年终冲刺动员大会透露,龙川今年的“三重”任务共计133项,其中重点项目43项、重点工作46项、重点考核指标44项。针对上述工作,龙川县列出“清单”,对具体事项明确了相应的责任县领导、责任单位,对完成进展进行跟踪通报,挂图作战,全力以赴推进“三重”工作落到实处。
盯住重点项目。今年,龙川县列入省、市重点项目有26项,年度投资计划45.2亿元,1月—10月完成投资27.8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达61.6%。龙川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项目难点、堵点,抓住解决问题着力点,按“一项目一策”制定解决方案,围绕年内开工的目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早日投产。
同时,龙川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在抓好今年项目建设基础上,提前谋划、启动相关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明年重点项目清单,科学合理谋划储备一批专项债券项目,充分发挥拉动投资的作用,筑牢经济发展大盘。
盯住重点工作。龙川提出,要全力抓住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瞄准任务目标大干快干,干出成效。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农村违法占用耕地建房,健全全链条式违法用地监管机制,坚决遏制新增违法用地行为。强化乡村风貌改造,确保今年完成6000栋村房美化任务。加快佗城古镇保护利用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把佗城古镇引入大公司运营,打造先秦第一岭南古镇。继续探索“强村公司+N”模式,在强村公司全覆盖的基础上,结合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应用推广,盘活乡村资源,争取实现镇级强村公司年度利润不低于50万元、村级公司年度利润不低于10万元的目标。
盯住重点考核指标。“百千万工程”方面,要做好省考各项工作,积极协调7个专班,将各项考核指标细化到各部门和24个乡镇,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争取在“消薄”类赛道上走在前列。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方面,要以生态建设13个“必答题”为抓手,充分做好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抓好水环境治理,确保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全力推进龙川县能源生态园建设,加强县城、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工作,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全面深化改革,细化各项考核指标,统筹各镇各部门共同推进,确保按时序推进改革任务,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抓住关键 坚决增进民生福祉
紧扣民生热点。龙川县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践行“浦江经验”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强化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将信访维稳工作列入县委每周工作例会常态议题,切实扛起为民解忧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今年4月,龙川县在常态化开展县委书记、县长“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开通“龙川民声通”书记县长信箱,架起党群沟通桥梁,畅通政民互动渠道,切实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截至10月,该信箱共收到群众来信352封,已办理群众来信313封,办理中39封,赢得了群众的点赞。
龙川县这些为民举措的推行,实实在在推动解决了“看病难”“饮水难”“出行难”“上学难”“菜篮子”“城市服务”“电动车充电与安全”“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等民生问题,切实打通党委、政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接下来,龙川将继续用好“龙川民声通”书记县长信箱,畅通政民互动渠道,依法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群众来信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加快推动下泡水农贸市场、苏区学校等重大民生项目动工建设。
大力发展卫生健康、教育文化事业。龙川将加快县人民医院新院、县精神卫生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县人民医院创三甲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创三级医院,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加快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抓好教育强县建设,积极筹备龙川一中110周年校庆活动,全面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龙川职校、龙川技校建设,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守住底线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
“稳”的根基筑得更牢,“好”的局面才能夯得更实。
坚持源头治理。龙川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交通安全“龙九条”“周三消防夜查、周五交通整治”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强化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发挥好县公安局铁骑大队作用,加强县城交通管理,确保道路畅通、人民安全。
坚持系统治理。接下来,龙川县将持续组织开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的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扎实开展反诈攻坚重点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恶性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一方平安稳定。
坚持依法治理。龙川将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为抓手,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依法处置“问题楼盘”和涉企历史遗留问题,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坚持综合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龙川将扎实开展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突出“减存控增”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化解机制,坚持早预防、早排查、早介入、早处置,主动走进基层,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持续推进社会矛盾治理8个专项行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统筹:刘豪 钟剑锐 陈小玲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张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