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乡村振兴“生力军” 为推动和平“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团和平县委打造“一镇一乡村宣传员”品牌 共绘乡村繁荣新图景
■黄爱华在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拍摄视频,向网友推介黄金百香果。
■乡村宣传员黄丽颖在多个网络平台创建账号,化身“带货主播”,探索销售新路径。
和平县公白镇的福和乡村振兴花卉示范基地。当地“以花为媒”实现产业兴旺、富民兴邦。
去年11月起,团和平县委积极深化“互联网+共青团”工作格局,利用团属微信公众号“和平青年”及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挖掘乡村特色,以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为先锋,聚焦本地特色农产品与文旅资源的宣传推广,精心打造“一镇一乡村宣传员”的志愿服务新品牌。通过推出“我是乡村宣传员”系列视频,生动展现本地农特产品及文旅产业的丰硕成果,用镜头讲好和平故事,以实际行动当好乡村振兴的“服务员”“宣传员”。
深耕乡村沃土 彰显青年担当
“青州薯干甜如蜜,色若金橙映暖阳。大家好,我是和平县乡村振兴志愿者曾惠蝶。今天,我们将走进青州镇永丰村,一起去探寻红薯干香甜可口的奥秘……”打开“和平青年”微信视频号,乡村振兴志愿者曾惠蝶变身乡村宣传员,用镜头记录下这片土地上的丰收与喜悦。曾惠蝶详细介绍了红薯的种植环境和生长周期,并带领网友参观了当地的红薯农场和合作社,深入了解这一传统美食背后的辛勤劳动和科学方法;在这里,新鲜的红薯经过清洗、切片、蒸煮、晾晒等多道工序,最终变成了色泽金黄、口感香甜的薯干。
另一边,和平县公白镇的乡村宣传员黄俊铭走进福和乡村振兴花卉示范基地和育苗实验室,拿起手机,通过镜头生动地讲述着当地如何通过“以花为媒”的方式实现产业兴旺、富民兴邦的故事。随着镜头的切换,网友们被带入广东德福农业有限公司植物组培实验室,目睹技术人员运用现代化设备精心培育每一株花卉幼苗,确保它们健康茁壮成长。
在和平县,像曾惠蝶和黄俊铭这样的乡村宣传员不在少数。他们以笔和镜头为媒,传播一幅幅绚烂的丰收画卷,讲述一个个动人的和平故事。一年多来,他们争当家乡的“宣传使者”与“服务先锋”,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介绍,乡村宣传员主要由参与“乡村振兴行动”的志愿者组成。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自2021年启动,招募选派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粤东西北地区12个地市及肇庆市、惠州市龙门县基层一线,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开展为期2—3年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规模化引导青年返乡入乡兴乡。目前,和平县在岗乡村振兴志愿者共92名,服务覆盖全县17个乡镇,13所学校。
为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责,团和平县委积极组织各镇团委、联系乡村振兴志愿者、凝聚青春力量,打造“一镇一乡村宣传员”品牌,推出“我是乡村宣传员”系列视频,助力“百千万工程”。截至目前,团和平县委已精心策划并推出热水镇温泉及民宿、公白镇德福花卉、“同湖月”春茶、贝墩镇脐橙及皇帝柑、大坝镇黄金百香果等系列宣传视频12期,视频总浏览量达50万次。
强化业务培训 铸就青年技能新高度
志愿者风采
“我最初对拍摄和电商几乎一无所知,但在参加了团县委组织的系列技能培训后,逐渐掌握了视频拍摄、剪辑、文案撰写以及电商平台运营等技能,对电商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乡村宣传员黄俊铭分享了他的经历。
前不久,2024年和平县乡村振兴青年电商技能培训班圆满落幕,培训以沉浸式体验、专题授课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乡村电商项目设计与落地运营、乡村电商运营团队打造、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发展、利用资源创新发展乡村新业态等方面进行讲解。
引领团员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始终是共青团矢志不渝的初心与担当。团和平县委着眼乡村缺少本土直播人才、缺乏电商带货经验现状,结合农村电商直播带货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电商直播实操培训,手把手教授青年人特别是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群体电商直播带货的各环节操作技巧,助力返乡青年技能提升,团结带动更多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了更好地提升乡村宣传员的电商带货能力,团和平县委还邀请了电商专家围绕电商带货账号的搭建、运营团队的组建、短视频拍摄的筹备、选品技巧、电商带货直播脚本的撰写等内容,为志愿者们带来精彩的专题授课。同时,还有专业老师现场演示直播一体机的操作流程,并组织实战化的直播带货练习,让志愿者亲身体验电商带货的全过程。此外,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代表与志愿者一同分享电商带货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激发农村青年的技能潜能,引领更多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和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注重培养青年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激励他们踊跃投身社会实践,将个人志向融汇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之中。同时,强化青年能力培养,通过举办各类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为他们在未来发展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团和平县委书记邹亿伦表示,希望有更多对直播带货感兴趣或有这方面专业特长和天赋的志愿者,通过业务培训能够成为各镇的乡村宣传员。
接下来,团和平县委将不断强化品牌建设,持续拓宽宣传手段,充分发挥乡村青年人才的积极作用,团结带动更多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持续深化“一镇一乡村宣传员”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为推动和平县“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黄爱华:感受家乡的美丽与富饶
“随着2000小时服务时长的完成,我结束了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第二年的基层服务期,但我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未改变。”乡村宣传员黄爱华回忆起当初回到了家乡和平县大坝镇,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及驻镇帮镇扶村等工作的点点滴滴。
黄爱华经常深入农村一线,对困难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通过实地走访持续跟踪其生活及收入状况;积极参与弃用危旧泥砖房“三清理三拆除”工作,负责收集统计各村破旧泥砖房拆除的数据,及时做好泥砖房拆除进度通报,到村里动员弃用危旧泥砖房拆除工作,并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同时,她充分发挥特长,组织了“岁寒时节寄真情,寒冬慰问暖人心”为主题的春节走访慰问党日活动,帮助脱贫群众购买“河源市民保”。
今年8月,正值黄金百香果丰收季节和旅游旺季,黄爱华走进大坝镇水背村的水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通过拍摄宣传视频向广大网友介绍“千年之乡,阳明客乡”的农特产品——黄金百香果。视频中,一颗颗如鸡蛋大小的黄金百香果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现出诱人的光泽,果农在果棚里、田间路上穿梭忙碌,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随着镜头的移动,黄爱华向网友介绍百香果的采摘过程、百香果的营养价值,近距离带网友领略果园风光。这段视频在“和平青年”微信视频号发布后,不仅让黄金百香果成为了网红产品,更带动了大坝镇的旅游业发展,促进了游客量、旅游收益的“双增长”。“我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家乡的农产品,感受这里的美丽与富饶。”黄爱华说。
此外,黄爱华还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加入义诊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走进乡村,为村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工作以来,她累计组织或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100余次,服务类型包含走访慰问、医疗义诊、城乡清洁、交通劝导、绿美建设、“千塘万渠”攻坚行动等,她的身影活跃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成为村民心中的“最美志愿者”。
黄丽颖:让农产品销售跑出“加速度”
“谢谢大家,我给大家看看这边的鹰嘴桃,我们来探索一下鹰嘴桃的故事。”黄丽颖作为广东乡村振兴志愿者兼彭寨镇驻镇帮扶工作队的一员,已返乡助力乡村振兴3年,她不仅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更是一名乡村宣传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与奉献的真谛。
随着网购时代的来临,农特产品成为了消费者的新宠。黄丽颖敏锐地觉察到这一新的变化,她在多个网络平台创建账号,化身“带货主播”,探索销售新路径。她采用线上直播带货与线下营销相结合的方式,为农副产品搭建了一条从田间直达消费者手中的“快速通道”。
在果蔬成熟季,黄丽颖凭借新颖的思路与多样的点子,带领各村委干部利用短视频宣传各村农副产品。在彭寨镇聚史村惠源果场,她通过直播平台销售鹰嘴桃,同时宣传彭寨本土产业,如广明餐厅的牛肉干、墩头村的“墩头蓝”丝巾及贝墩腐竹等,让彭寨的农产品与特色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挑战,黄丽颖从不退缩。去年4月,受天气影响,彭寨镇三华李销路受阻,果农面临丰收不增收的问题。黄丽颖与工作队队长初成浩商议后,果断决定开设短视频及直播账号,借助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经过几次直播,成功销售近万斤三华李,有效缓解了农户的销售难题,也为彭寨的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的局面。
“我们不能让果农的辛苦付诸东流,直播带货是我们当时能想到的最好办法。”黄丽颖说。首场直播的成功不仅增强了大家的信心,更激发了黄丽颖的热情,她走村入户,拍摄短视频为农产品“代言”,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平台账号积累了上千名粉丝,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提高了产品知名度。
尽管彭寨镇农副产品品质优良且价格实惠,但销售模式单一导致“有货难卖”。黄丽颖运用“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形式,创新营销模式,弥补了传统销售的不足。“作为乡村宣传员,我不仅带货,更在宣传中传递着乡村的美丽与魅力。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彭寨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黄丽颖充满期待地说。
自去年11月以来,黄丽颖共为彭寨镇6个果场拍摄并制作50多条宣传短视频,在微信、抖音帮助实现网络销售沃柑、鹰嘴桃、脐橙等农产品总量近万斤,有效提升了果场产品的知名度。作为乡村振兴的志愿者,她用实际行动为彭寨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组稿:本报记者 周慧荷 叶春雨 ■摄影:本报记者 林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