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和平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奋力推动和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02-05 15:54:05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江逸伦 1月25日,和平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研判形势,部署2024年工作。县委书记邓卓文代表县委常委会作报告,县委副书记、县长张衍彪就经济工作作具体部署。

会议审议了和平县委常委会2023年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和抓党建工作情况的书面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和平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议》。

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3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和平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绿美生态建设扎实推进,“融湾”“融深”加快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上向好态势,推动和平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站位、深化认识,蹄疾步稳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实践。要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坚定扛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

会议指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巩固和增强经济向上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实现又稳又好发展,争当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生力军、在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同类县)中走在前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实践。

会议强调,要突出强县促镇带村,持续兴起建设热潮、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强化乡镇节点功能、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强化要素机制保障,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上持续发力、取得新突破;要突出“三个六”产业建设,持续做精一产、持续做大二产、持续做旺三产,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上持续发力、取得新突破;要突出全民植绿护绿,厚植绿色家底、护好绿色颜值、强化生态保护、释放生态红利,在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上持续发力、取得新突破;要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活改革开放动力、加强产业合作共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在“融湾”“融深”上持续发力、取得新突破;要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用心用情解民忧、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在全面改善民生福祉上持续发力、取得新突破;要突出城市文明建设,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挖和平文化内涵,在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上持续发力、取得新突破;要突出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建设法治和平、全方位打造平安和平、多维度提升治理效能,在建设法治平安和平上持续发力、取得新突破;要突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不懈深化党的理论武装、凝心聚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深化正风肃纪反腐,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上持续发力、取得新突破。

会议研究部署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聚焦又稳又好发展要求,奋力推动和平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抓实“百千万工程”力促区域协调发展,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认真落实市委“133工作法”,优化“123”工作机制,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和平城乡协调发展新局面。要抓实制造业当家力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产业兴县不动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要抓实绿美生态建设力促“绿富双赢”,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好走实和平绿色发展路径,助力市加快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要抓实“三农”工作力促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要抓实内需外贸力促消费提档升级,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内需外贸活力。要抓实全面深化改革力促营商环境优化,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要抓实互联互通力促“融湾”“融深”,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等历史机遇,不断深化对接联动,加快“融湾”“融深”步伐。要抓实公共服务建设力促民生改善,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办好民生实事,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上一篇:小蜜蜂酿出增收致富“幸福蜜”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