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大学生村干部杨家嘉用真情与知识开启乡村振兴探索之旅
“新农人”与“新农村”双向奔“富”
■杨家嘉(右)与小伙伴在直播间推介热水村的蜂蜜产品。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田红秀 李成东 杨坚
“因为粉丝有限,直播带货销量并不理想,如何帮助优质土蜂蜜走出大山,今年大家有没有好的想法?”近日,在仙塘镇热水村党群服务中心,几名村干部围坐一起,商量如何开拓蜂蜜市场,扩大村里的蜂蜜销量。
在这群村干部中,有一名年轻人,她叫杨家嘉,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在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越来越多“归雁”青年响应号召返乡就业创业。杨家嘉,就是其中一员。
2022年8月,毕业于佛山大学金融学专业的杨家嘉辞去企业工作,通过村民选举,回到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用真情、见识、技术为乡村振兴书写新的篇章。
热水村是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目前全村有60多户蜂农,他们一直坚持深山采酿树蜜。
“希望父老乡亲辛苦采酿的好蜂蜜,能够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好产品。”这是杨家嘉回到热水工作后,脑子里一直在琢磨的事。
去年,杨家嘉勇挑重担,作为加快蜂蜜产业发展的主要负责人,她带领团队收购了11户蜂农的3466斤的乌桕树蜜,对蜂蜜进行统一检测、过滤、浓缩、包装。在热水村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热水经济联合社推出自己的蜂蜜品牌——“山河蜜话”,并成功在“万绿河源”微信小程序上架,不仅打造了热水村的特色品牌,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还带领农户增收致富。据统计,去年,热水蜂蜜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3万元左右,为11户蜂农增收3万多元。
杨家嘉说,因为初次尝试,他们不敢大量收购农户的蜂蜜,一方面是为了确保蜂蜜品质,另一方面也是担心销路的问题。
为了提高蜂蜜销量,杨家嘉与村干部们改变思路,将消费对象重点放在年轻人和上班族,并针对传统罐装产品的笨重、易漏、难控量等痛点,开发了每包12克的便携袋装蜂蜜,让蜂蜜成为年轻人和上班族的“随身能量站”。
关注家乡产业发展的同时,杨家嘉还特别关注民生实事和文化宣传。在日常工作中,她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穿梭田间地头、群众家中,熟悉村情、传达政策,摸清村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尽自己最大力量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3年9月,杨家嘉报名参加“河源市水库移民乡村振兴宣传解说员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为期14天的学习,她充分掌握了短视频创作的相关技能。培训结束后,杨家嘉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创建微信视频号和个人抖音号——“仙塘农文旅家嘉”,并发布关于仙塘镇“百千万工程”和热水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以及森林防灭火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和村干部工作日常等内容的系列短视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家乡知名度,让更多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据统计,截至目前,杨家嘉的账号粉丝量已达3.7万,短视频浏览量累计250万。
“作为一名年轻的村干部,家嘉有活力、有干劲、敢闯敢试。她的到来,不仅为热水村注入新鲜血液,让整个班子活跃起来,还为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热水村党总支部书记蓝雁介绍说,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回乡就业创业,为家乡振兴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