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努力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绿色引领发展 打造“绿美东源样板”
■万绿湖风光秀美,其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先后获评“中国天然氧吧”“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 ”等称号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东源与省、市同步开展2023年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图为义合镇下屯村义务植树点植树现场。资料图片
■青山绿水环绕的东源县顺天镇金史村 本报记者 杨坚 摄
东源“聚焦‘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
首个全国生态日前夕,市生态环境局东源分局通报了一起东源县船塘镇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犯罪典型案例,16名被告人因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获刑六个月至四年三个月不等, 4家涉事企业和相关被告人与市生态环境局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赔偿2059万余元。
铁腕保护生态环境,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东源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功摘取了一大批省级以上的生态文明建设牌匾,打造出了“两山”基地建设“东源样本”,为东源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标杆提供了生态支撑与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东源将按照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锚定“百千万工程”,聚焦重点工作,突出示范先行,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打造“三大示范点”,致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东源样板”,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展现东源担当、贡献东源力量。
【成效篇】
广东省第一个获评
全国“两山”基地的县
晴空群鹭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东源。如今,在东源的东江流域和万绿湖库区处处可见白鹭身影。据东源县林业部门介绍,白鹭有“环保鸟”之美誉,对生活环境非常挑剔。
成群的白鹭前来东源“安营扎寨”,是东源铁腕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和提升的成效体现与生动写照。
东源是我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生态发展区”,境内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新丰江水库(万绿湖)肩负着保障粤港4700多万人饮用水的重大使命,是一湖名副其实的“政治水”“生命水”“经济水”。中央、省非常关注东源的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对东源生态环境保护更是高度重视。
绿水青山是东源的最大优势、财富与品牌,保护好绿水青山也成为东源重大的政治任务与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东源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打造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打好“碧水蓝天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高位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项工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双促进”目标,为推进绿美东源生态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态支撑与保障。
经过不懈努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东源大地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丰江水库和东江干流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省控断面、跨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全县森林资源面积达423.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48%。全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示范镇3个、省级生态示范村5个,市级生态示范村96个,省、市绿色学校19个,省、市绿色社区2个;有各类自然保护地14个、总面积14.52万公顷,拥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拥有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广东河源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9月,东源在全省67个县(市)中脱颖而出,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
【措施篇】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擘画生态保护之图
东源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引领发展”的思路,坚持不懈保护生态环境,擦亮生态底色,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实行主体功能区
差异化考核
2016年,东源提出在粤东西北山区率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标,并制订了《河源市东源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5年)》《东源县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率先在全市县区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
2017年,东源在获评全国第一批 “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后,随即成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行动方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14个专项行动,以 “组合拳”重典整治,实现短期快速治标止血、长期有效治本治根目标。
2019年,东源在实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考核制度(把乡镇按生态功能区等划分为两类,促进错位发展)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发展功能区,全面实施“东强西优南扩北实”发展战略,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着力解决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今年,东源按照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在深入调研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共东源县委关于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绿美东源生态建设(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要求,绘就出了绿美东源生态建设蓝图。
近几年来,东源严格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挤压或淘汰“三高一低”产业,去除“黑色GDP”。制定出台全面推行河长制、水污染防治行动、打好碧水保优战、中小河流污染专项整治、桉树整治等一系列文件,碧水保优战、蓝天保卫战和净土防御战扎实有效推进,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实现三级河长履职全覆盖,完成河湖“清四乱”“五清”问题整治,新丰江水库拦漂工程全面完成,全县库内完成桉树改造面积2.7万亩,库外签订桉树整治协议书1046宗19.9万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跨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高标准达标;拒绝200个污染性项目(涉及总投资金额达500亿元),“三同时”和环保执行率均达100%,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实现提质提效。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下沉生态保护之责
东源从建立和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入手,形成有效有力的治本机制建设美丽东源、造福东源人民,巩固和提升东源生态资源优势。建立责任和考核机制,坚持从关键少数抓起,从责任追究入手,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制度,确保破坏生态行为有人负责、有人“买单”;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在全县年度工作考核和领导干部个人考核等重点考核工作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考核权重,体现奖惩分明,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
东源建立严密巡查机制,强化部门执法职能,坚持日常巡查和重点突击巡查相结合,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农村垃圾和污水、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园区、矿产资源等专项执法巡查,解决区域重点突出的环境问题;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大排查,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值守,确保信访渠道和通信畅通,把环境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严格执法机制,充实环保执法力量,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深化环保执法体制改革,探索综合执法,推动环保执法重心下移,推动中心城区环保执法向乡镇、村下沉,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东源不断完善督查和监督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纳入“大督查”范围,县委、县政府组建专项督查队伍,以强有力的督查倒逼工作落实;完善监督机制,县人大、县政协加强对环境整治与保护的监督;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建立违法案件举报与奖励制度,发动人民群众热情参与、主动监督,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完善提升环保基础设施
夯实生态保护之基
东源认真贯彻落实污染减排工作,积极开展东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治污减排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早在2013年,东源就完成了万绿湖周边6个乡镇及柳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全部投入运营。此后,东源接续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近年来,东源加快完善镇、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累计投入资金8.427亿元,推动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57座,新增铺设镇、村污水配套管网约451.2千米,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3.2%;新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2座,完成简易填埋场整治19个,21个乡镇已全部纳入“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村庄保洁覆盖面均达100%,乡镇及村级环保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完善和提升。全县投入资金953万元用于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立健全监测应急预警体系,建成东源中学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东源仙塘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争取上级政策资金1.98亿元,实施58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正在谋划项目25个,将为东源以更高标准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行动篇】 打造“三大示范点” 实施“六大提升行动”
2月13日,东源与省、市同步开展2023年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设置县、乡镇、村三级义务植树点259个,组织1.24万名干部群众共同植树2.37万株,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拉开了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大行动序幕。
争创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东源样板”,这是绿美东源生态建设的终极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实现上述目标,东源聚焦重点工作,坚持示范先行、示范带动,依托全县现有4个国家级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丰富的乡村红色资源、文化资源、古树资源等优势,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即实施森林质量精准、绿美保护地、古树名木保护、城乡一体绿美、绿色通道品质和爱绿植绿护绿提升行动),打造“三大示范点”(即打造东源县义合绿美生态建设综合型示范点、东源县广东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综合型示范点和东源县万绿湖-九里湖森林公园综合型示范点),发挥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赋能,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奋力推动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蓝图落地,唯有行动。东源迅速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县域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工作专班,将目标任务细化、列出责任清单,明确“路线图”“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全县上下众志成城、群策群力,推动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开新局。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杨坚 黄赞福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彭冰
■稿件统筹:李成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