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
■埔前镇陂角村一隅。源城区不断加大环保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埔前镇高围村群众在荷池旁表演舞蹈。源城区统筹抓好埔前镇“五村连片”绿化美化示范村,以点带面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
■源城区积极推动七寨湖公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源城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环保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截至目前,“四横一纵”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即在埔前、城南、市区、城北等4个高速公路出口至河源大道段以及205国道沿线两侧开展绿化美化提升。今年累计植绿3200多株,完成林分优化6200亩、新造林抚育1700亩、森林抚育4228亩;新丰江水库、东江源城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3%,为源城加快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举措打造绿美广东
生态建设的源城样板
在8月3日召开的源城区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绿美源城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源城上取得新进展。
优美生态环境是建设绿色崛起先行区的重要支撑。源城区提出,要坚持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绿了自然就美”理念,高标准打造绿美生态环境,高水平谋划“绿富”双赢路径,加快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源城样板。为实现上述目标,该区提出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落实。
一是大力推动植绿护绿扩绿。深入实施绿美源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着力提升绿的成色、补齐绿的短板。要科学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立足特有自然风貌,因地制宜种植乡土乔木树种,适度扩大阔叶林面积、优化混交林结构,持续优化林分、改善林相,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要坚持一体化打造高品质绿美城乡生态环境,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导向,围绕“四旁”“五边”见缝插绿,全面推进“四横一纵”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努力实现城市建成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加强示范引领建设,统筹抓好埔前镇“五村连片”绿化美化示范村、高围村绿美古树乡村、春沐源小镇综合型示范点等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要开展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迁移、破坏古树名木行为,确保在保护好古树名木的前提下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推动形成人人爱绿、积极植绿、自觉护绿的生动局面。
二是统筹做好减污降碳节约工作。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一江碧水、保护好一片蓝天、呵护好一方净土。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水生态环境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重点管护好新丰江水库、东江源城段水质和水环境,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管理,重点做好截污管控,严厉打击乱排乱放、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推进东江饮用水水源保障工程。要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入开展臭氧和PM2.5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开展工业大气污染整治,精细化管控扬尘、露天焚烧及餐饮油烟等污染面源。要探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化固体危险废物处置监管,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地下水达标。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
三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紧紧抓住“绿富”双赢这个“结合点”,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走好生态产业化之路。要加快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研学体验等绿色产业,推动客天下、春沐源分别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上村村红色文化馆、崇志茶园、七寨湖公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规划开发更多“一晚两天”“两晚三天”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源城特色旅游品牌。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壮大油茶、五指毛桃等优势特色林业产业,种植樟树、红锥等具有源城特色的工业原料林和大径级用材林,力争建设更多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省级林业合作社。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相关碳权益交易,大力推动生态资源产品化、生态产品市场化。
亮点点击
亮点① 办理生态环境领域首例公开道歉承诺减轻处罚案件
2023年4月,源城区成功办理我市生态环境领域首例公开道歉承诺减轻处罚案件,减轻罚款3.5万元。
此前,市生态环境局对市区涉VOCs(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业园区开展“白+黑”连续移动走航监测,发现源城区一家企业存在VOCs异常高值点。随后,市生态环境局源城分局(下称源城分局)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查,发现该企业确实存在挥发性有机废气收集处理不完善的情况。该企业以上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源城分局对该企业下达《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拟对其处罚7万元。
由于该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企业负责人向源城分局提出了公开道歉承诺申请,请求从轻行政处罚。源城分局执法人员现场复查后发现该企业已改正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且整改态度积极,同意其进行公开道歉承诺,随后该企业在媒体刊登了《生态环境保护公开道歉书》。
源城分局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有关规定,经案件审理委员会讨论后,决定按照罚款标准的50%降低处罚,对该企业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处以罚款3.5万元。
亮点② 全市首宗“带方案”出让工业用地挂牌成交
今年3月,我市首宗“带方案”出让工业用地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成交,标志着我市正式开辟工业项目落地“快车道”,助力实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
据悉,该地块位于源城区工业园四期(低碳产业园),面积26.67公顷,挂牌成交价为8001.6万元,由特区建工钢构(广东)有限公司竞得。特区建工钢构(广东)有限公司计划在该地块建设钢结构制造基地,为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工业产值20亿元,年税收1.2亿元。该项目在4月18日顺利动工建设。
据了解,“带方案”出让,是在工业用地出让前先行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并将经审定的规划设计方案一并纳入土地出让方案挂牌出让,并要求土地竞得人按设计方案开发建设的出让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供地方式,“带方案”出让通过将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审查、公示的时间节点前移,使得土地竞得人在签订出让合同、缴纳出让金后,便可直接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步申请不动产权证。“带方案”出让的供地方式,将原本以月为单位的审批周期压缩至日,大大缩减了项目审批时间,推动工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真正让企业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
2022年,为有效配置土地资源要素,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我市出台了《河源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使用权供应管理办法》,建立了工业用地“带项目、带方案”出让、“标准地”供应、新型工业用地(M0)供给、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和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使得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工业用地供应更加精准高效、工业用地监管更加全面科学。此次源城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践“带方案”出让工业用地,是我市落实省、市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创新供地方式,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一项创新举措。
亮点③ 实施“林长+检察长”协作联动机制 让古树名木焕发生机
位于源城区老城鳄湖边的黄葛树(又称大叶榕),有着822年的树龄,古树高18米,冠幅近30米,高大且形状优美,该树与恬静的湖水相映成趣,是过去河源八景之一的“鳄湖青曲”的一部分。古树的枝繁叶茂与桥的蜿蜒曲折交相辉映,连成了一片休闲之地,人们喜欢在此树下散步休息,是附近群众避暑、休闲、娱乐、观光的胜地,具有集城市绿色名片、生态休憩、乡愁传承、景观驿站和古树名木保护为一体的价值优势。
在市林业局的争取下,该株古树作为全省重点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示范点,由省林业局组织专业团队对古树进行了保护修复,并安装了监控。这是源城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一个成效缩影。
为切实加强全区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美丽源城区建设,根据《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关于开展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工作的通知》(粤绿〔2016〕1号)文件要求,2017年,源城区林业部门全面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据统计,2017年源城区86株古树名木零星分布在6个镇、街,具体为:埔前镇24株、上城街道17株、东埔街道17株、源西街道12株、新江街道9株、源南镇7株。
2021年12月,源城区按要求重新悬挂、树立新的古树名木牌,做到一树一牌一档,编制新的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在补充调查过程中,对古树现状做对应分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和林长制成员单位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职能,共同维护好林业资源,2022年6月,源城区启动了“林长+检察长”协作联动机制,对源城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开展实地勘查和磋商座谈。
调研组先后实地走访了解位于老城区街心花园的一级古树黄葛树、白岭头曹军洞三级古树等多株古树名木的保护情况。经现场查看,这些古树名木枝繁叶茂,总体生长状况良好。随后,调研组就此次古树名木调研及“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事项进行磋商座谈,达成共识:要加快建立健全“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增强检察机关与林长制办公室及其成员单位协同推进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合力,发挥“林长+检察长”1+1>2的协同效应,为助推源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行政+司法”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近年来,源城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对符合标准的全部落实挂牌保护,建立管理台账。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和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不断健全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古树名木的日常巡护和保护管理,凝聚共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让古树名木焕发生机。
■统筹:何海华 ■组稿:本报记者 何海华 特约记者 吕鹏 通讯员 徐慧敏 ■摄影:本报记者 肖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