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春天收入眼帘
■潘玉毅
周末天气放晴,好像所有人都从家里跑出去了,跑到田里或山间,踏青与赏花。
通过他们晒在微信朋友圈里的照片,我足不出户,就把春天收入了眼帘。当此时节,春风和煦,正是百花争艳的时候。湖边以及小区里随处可见的玉兰花,有的行将凋零,有的才刚刚绽放,像一盏盏复古的路灯,在人们心里照出唯美的模样。在《花谱》中位列“花中神仙”的海棠花也渐次盛开,似锦非锦,花姿潇洒,垂丝贴梗,各具魅力,让人怎么看也看不够。“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大抵便是对它的贴切形容。
当然,最多的还属油菜花。在江南,纵然不去成片种植的油菜花田,你也能在田间地头觅得它的踪迹。或团团簇簇,或茕茕孑立,颜色则有多种,白的、黄的、粉的,穿行于其间,不一会儿,便被迷了眼睛。与这些仿佛自地下冒出来的花儿不同,桃花与梨花全都从上往下开放,它们一朵朵,一束束,缀满枝头,别提有多么明艳了。
“春至换群物,花开思故人。”许是时近清明,又许是春天本就是一个怀旧的季节,花入眼眸,仿佛风过清波,卷起人们心中的万千思绪。
值得一提的是,春日里不仅有繁花,还有野蔬。马兰头和草籽便是其中的两样代表。马兰头几乎随处可见,田埂上,桃树下,甚至于路边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它们的存在。几场春雨过后,拎上篮子,拿上剪刀,一会儿工夫就能剪上一篮。炒来吃,甚是下饭。草籽也叫苜蓿,可以炒年糕,也可以糟烧,尤以后者最为常见,独特的烹调方式深受吾乡乡民喜爱。一口糟烧草籽落肚,味蕾以及附着于味蕾之上的记忆瞬间被舌尖的鲜美唤醒。
阳历三四月,还是食艾的季节。在慈溪,不拘城市还是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裹艾青饺、艾青团的习俗。往年我在家,母亲定然早早地忙碌开了,揉粉、摘艾、包裹饺子或团子。蒸熟后出锅,咬一口,满满都是春天的味道。这滋味,让人终生难忘。
除了实现“赏花自由”“春菜自由”,微信朋友圈里的诸人还有去山里挖笋的,有在寺院里抄经的……总之,等到黄昏,每个人都满载而归,并不约而同地晒起了一天的所得。
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刚刚赶完材料,夜幕将至,马路对面,荒草丛生的空地里蛙声一阵接着一阵,聒噪又热闹。
忽然觉得,自己着实有点辜负这美好春光。春光明媚,适合一个人出行,也可以叫上三五好友,找一个有清溪、有野花、有人家的地方,停停走走,走累了就歇息一会儿,吹吹和煦的风,望望四野的景。入夜,可以一起抬头看看星空、听听鸟鸣,像我们年少时那般——人世间的曼妙莫过于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