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频道

清朗秋心

2023-10-19 15:27:09 来源:

■方华

一声天凉好个秋的余音还在,眼前却已是落叶纷纷,寒意袭人。真个是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捧一杯热茶,临窗站在萧瑟的冷风里,不免陡生时光无情、岁月倏忽之叹。

窗外,一场雨忽紧忽慢地下着,没有春的温柔劲,更无夏的激情,却分明多了一丝缠绵,让人生出些慵懒,涌起一丝莫名的伤感。心中就想起一些模糊的面孔、一些过往的事来。当从泛黄的情节里回过神来,便哑然失笑。如我这般的须眉皆秋上心头,怪不得李清照要吟唱“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了。

孟浩然说“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然也。

雨过天晴,温度虽降了许多,但感觉风清气朗。于是出城郭,步入原野。见坡头草黄,河畔荻白,宛如过昭关的伍子胥,一夜间白了头。心想,还真不可小觑这场寒露后的秋雨,几日的洗涤,竟将大地经营了一春一夏的绿色消融如此。

人因畏缩而情绪纠结,而消沉低落。放足秋野,虽树树秋声,山山寒色,但天高云淡,雁唳长空,极目远方,四野辽阔,心胸豁然开朗,诗兴盎然而胸怀豪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伤感,就让给囹圄中的人去吟了。登高望远,恣意胸襟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挥洒。

原来,所谓的“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缘于我们在寒冷中的裹足,更缘于心的拘囿。把情感寓居小楼,把思念深藏庭院,把欲念托于枕衾,怎敌那,秋风秋雨里的清冷、衰败与萧瑟?怎不会“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又哪里见得着枝头硕果累累,满山枫叶红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从秋的樊篱中走出,从心的牢笼里出走,把秋从愁字的心上取下,便是万里霜天尽寥廓的清朗秋心。

天走向高远,地走向广袤,山走向深沉,水走向宁静。特别是那枝头红硕的果实,是秋走向成熟的标志。

行走在秋天的原野,我在想,该把这成熟的秋比作什么呢?

她像我邻家的女孩,那对在脑后蹦跳的麻花辫,突然换成了披肩的风情;她似我回到离开多年的故乡,那曾在田埂上与我一起疯跑的小小天真,突然以丰腴的身姿站在我的面前。

眺望远方,山像一位仰卧的美人,那曼妙婀娜的身形舒展在天地间。走进山里,躺在满地的松针和落叶上,仿佛躺在她柔软温润的怀抱里。那野菊的芳香,那草叶的气息,那枝头野果散发的甜润,分明就是她的体香,令人沉迷。

而秋水,则像一位走过青春,走向沉敛的女子,静静地守候在生活的低处,不再喧嚣,不再浪漫,不再激情澎湃。她穿着的兰花布的衣襟被风轻轻扬起,一束斜阳打在她柔和的脸庞,就那么娴静地看鸥翔帆鼓,听桨橹欸乃。

大地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历经人世的沧桑,而胸怀更加宽广的母亲。默默无声地,奉献了滋润的春、热烈的夏,奉献了所有的一切,把生命养育。风雨漂白了她曾经鲜艳的衣衫,岁月在她的额头刻下风霜。那嶙峋的山崖,分明是她挺立的身子;那灰白的芦荻,分明是她风中飘扬的白发;那山顶上的一棵枫栌,分明是母亲对游子的召唤。

女性的秋天,在一颗行走山野的心里,营造家的思念与温馨。在一份流浪的情感里,我多想做那篱旁一朵小小的雏菊,像一个透着稚气的少年,偎依在秋天母爱般的怀抱里。

    上一篇:“雪山”探险记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