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频道

九连“阿天哥”

2023-05-30 10:43:40 来源:

■陈俊年

陈仰天是我初中同学,退休后笔耕不缀,尤其热衷于自媒体,自创“阿天哥”公众号,推图推文,广为传播。单是“每日一照故事”,至今已推出1558篇。其内容之丰富,题材之繁多,真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代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这些年,仰天编撰的图文,常被各级报刊选载,或被新媒体广为转发。难得的是,仰天还出有《林寨古村》《彭寨十八围》《话说礼士》《文茂下车》《 东水 三十六口塘》《阳明纪事》《秀美乌坭坑 》《公白兰溪谷》《九连小延安》及人物传记等19 种图书,并连续17年主编和平文史内刊《九连春秋》共计24 期。这些编著,穷尽搜集,深挖广拓,包罗万象,细述九连山水、历史沿革、文化源流、民间故事、风物特产、乡情民俗……堪称民间版本的和平地方志、九连小百科、客家乡土书。

日前,仰天微信发来《似联非联》的电子版新书稿,主录其自撰对联226副。说实话,微信字太小,我患眼疾看不久,未能仔细拜阅,却也在浏览之中,分享了他的收获与喜悦,不禁为仰天的勤力敏思、学识才干而点赞。楹联虽短见功力。在我看来,文学中诗词最难写,而楹联比诗词更难搞!仰天却知难而进,乐此不疲。即便是即兴、应酬、题贺之作,也读得出他的妙思、善心和美意,更读得出他的人际、人脉和人缘。

比如,林寨古村迎客大门前后,镌刻着他撰写的两副对联,大气磅礴,乡风史笔,浑然天成:

秦汉兴寨千年古村东江商埠承日月,

明清建楼十里华宇颍川旧家有遗风。

云山耸翠福临一方宝地人文蔚,

浰水长流恩泽两岸子民俊贤多。

2006年,霍英东先生逝世,为表达对霍先生铭源基金会资助四联中学的感恩与缅怀,仰天撰写的挽联悬挂在追思会上:

英名长与乾坤在,

东恩永随铭源存。

有意思的是,仰天与邻居的对联。一家姓梁,一家姓陈。梁在供电公司上班,陈为古村文旅服务。多年来,仰天常常将两家特点、生年属相及堂号等,巧妙地融入春联,供两家共享:

南网情深送百福,

古村景新纳千祥。

他常应友人题签,用的也是撰联手法。如,他为粮溪乡贤陈林光、陈晖霞夫妇题签,将两位芳名镶嵌其中:

林泉高致灿春晖,

光风月霁映朝霞。

谈及撰联体会,仰天在序文中,坦陈甘苦得失,落力创意求新,对仗格律不严,说得真切实在。起笔自娱自乐,却也乐己及人。坚持自学,终成一册新著。他初拟书名《似联非联》。“似联”是自谦,“非联”全否了。因而,我建议改名为《似对联集》。

读此书稿,联想起仰天对家乡的热心有加,经年累月,他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和善事:策划了浰江龙舟大赛;组织万人空巷的“华光大帝阿公出行”和“状元及第巡游”;常在央视露笑脸,用亲切的客家普通话,为林寨古村的保护与文旅鼓与呼;执意探寻粤赣古道,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扭伤脚;参与“梦回潮汕”寻亲活动,为抗战时期流落九连山的60户难民找到老家,并陪送他们远赴潮汕与亲人团圆……善有善报,实至名归,仰天荣获“全国乡村旅游文化名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广东好人”等称号。《南方日报》刊发长篇通讯报道仰天事迹,用的大标题醒目、贴切、传神——《“我全身心趴在这片热土上”》。

以“仰天现象”为例,我在县文艺座谈会上由衷感叹:建设和发展县域文化,要主靠本地人,本地人才更有根系和情怀。且要紧紧依靠乐于奉献、捱得艰辛、舞得“轴”得,三者兼备的骨干人才。“轴”,此为和平方言,意指承转,拗动,也意含连轴转不停。

仰天是土生土长的和平土著,所以,他有一系列纯粹的和平本土编著。他没有技术职称,却有百姓口碑。他不是专业作家,却是专写和平的专家。我想,倘若九连山区,出多几位乃至更多如陈仰天者,和平的文化声势必定更加乐翻天。

感念和平养育之恩,我曾写诗自勉:您是九连山,我是久恋山。可对比仰天,自愧弗如,他才是真的久恋山啊。

高山仰止。学无止境。今一早,打开视频一看,仰天又徙步在九连山上……

(2023.3.28.清晨草于珠江南岸结网居)

    上一篇:境由心造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