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造
■和平县阳明中学 叶春海
还是在十月底的时候,我爱人小辣椒女士就问:“今年还画日历么?可以早点准备,免得到时候又急忙赶。”我听了她的建议,十月底就准备好了空白日历本子。
谁知一不小心就给自己挖了个坑。拿到新的空白本子,我没打草稿,不假思索直接随意生发。开始的时候画得很快,谁知越画越难,到后面甚至一笔都难加。二十多页画下来,几乎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感觉整个人都要虚脱了。
接下来的深入调整和设色陷入卡壳状态。我希望能另辟蹊径,不落俗套,找到一个全新的处理方式。直到十二月初才找到头绪,那时距起稿已停滞近一个月了。在设色深入的过程中,才猛然发现,我今年竟然没有画亭台楼阁,就连栏杆桥梁也只有个别意境才有。在很大一部分的作品里,我毫不犹豫地点了旭日,抹了朝霞,俨然一派好气象。此中真意,明眼人自明矣。
此类小品画,完全可以看作是我天马行空对笔墨理解的意志。按意趣造境,画有意思的画,并沉溺于此。本来觉得可以收工了,总感觉还要再画一笔。如此往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本来自信地认为,当如倪云林“逸笔草草”简而为之。而实际上,一笔一画皆殚精竭虑,用心之极。虽然尺素之上也没见得有多繁复,但苦心自知。
我把画画融进生命,把每一次下笔都当成兵临城下,却又以羽扇纶巾的从容心境笔笔生发。画画时,我看似眉头紧锁,其实心花怒放。
野兽派的画家说:要随心所欲地使用色彩。我便想随心所欲地使用皴法。以至于有朋友看到我的画说:画山水好自由,山石自由发挥。
这次画日历,我是根据不同的材料纸性,第一笔接触的一刹那找到不同的笔性和线质的。如果是同类纸的第一幅,能明显看出来哪一笔是第一笔,因为那是试探性的一笔。
从今年的日历小品来看,画画进步与否暂且不论,至少这比小指甲盖还小的字,比以往写得要好一点点。以前战战兢兢只是写了名字,多一个字都觉得压力大。而今的款,多的竟写了近二十个字。
若不避黄婆卖瓜之嫌,我是将书当作画来临,把画当作书来写的。这书与画并不是简单的书法与画法的异同关系,而是属于毛笔的运用问题。对经典书画解读的深入程度,是笔墨密码破译的关键所在。没有找到密码破译之法,再好的帖,在学习者面前也只能视而不见。
没有比这更难,也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了。
从几年的日历小品来看,并没有叫好又叫座,但并没有影响我画日历的兴致(有人喜欢当然也很重要),反正我都要给自己一个随手画一堆的理由。这已经画了四年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