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频道

人类天生就会悬浮术

——读陈崇正《悬浮术》有感

2023-05-25 11:39:36 来源:

■李蓝鑫

《悬浮术》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思想实验,机器人战争、人类之外的文明显现,造物主编排剧本,无一不在叩问人类究竟是什么。小说借助这三次发问,带领人类慢慢飘浮起来,我们于是领悟了主人公戴友彬所说:“飘浮,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也是每个人人生的本质。”

长久以来,人类都在训练机器让它们更加像“人”,以便取代人的一部分工作,那人类最后会剩下什么是不可取代的?《悬浮术》从反面给出了一个答案:让人类的肉体“自由”。就像一半机器一半人形的寇主管,或像“缸中之脑”毕春花,又或像戴大维一样成为“虚拟鹦鹉螺”,肉体不代表人类,我们的飘浮从挣脱肉体开始。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无人驾驶的汽车已行驶在现实的道路中,但频发的事故也让我们感到犹疑。是数据库还不够大,还是算法需要更加精密?《悬浮术》提供了另一个解决思路。“真跃进”公司穷尽数据和算法仍然无法降低无人汽车的事故率,最后是人的“直觉”帮助突破了技术瓶颈,恰恰是听来不那么确定和理性的“直觉”才能够处理那些突发情况。

除了肯定人的“直觉”,《悬浮术》还肯定了人的“情感”,虽然“直觉”和“情感”相较于逻辑或理性,更为不确定。当科技深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与人工智能独立体的战争注定是贴身肉搏,不分你我。人工智能操纵的真跃进无人汽车轻快地吞噬着行人,一切通电的器物都向着人类进发,血肉之躯如何敌得过算法之思与钢铁之力,人的存在是如此脆弱。但哪怕已成“缸中之脑”,毕春花也不会忘记母亲的本能。她以同归于尽的方式,保护了女儿钟秋婷。“一个人无法去制造或修改另一个人的生命感觉,这大概是人类活着的最好证据,是机器无法做到的那一部分”,人之独特情感的外溢或恰恰彰显着人之存在宝贵。

《悬浮术》不仅仅满足于让人类面临机器人的挑战,它还将另一个文明带到人类面前,并让我们在时空中飘浮。关于其他文明,我们总是习惯性向外眺望浩瀚的星海,在诸多小说和影视剧里,长相惊异的外星人已乘飞船和我们打过多次照面。《悬浮术》让固体文明从人类意想不到的地球内部显现,且自始至终,固体人都未在小说中“现形”,他们通过一块悬浮的石头与人类交流。小说引导我们重新思索我们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固体人处在另一个时间流速不同的世界,对他们来说,人类是氧气环境中意外出现的菌群。那么,石头和人类,或者从这里消失,在那里重新出现,或者悬浮,在另一种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方式中,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与这种“自然而然”相对应的是固体人所掌握的“人类过往时空剪辑术”,这项技术给人类的存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坐标来确认自己,属于每个人的独家经历在这个坐标上延展。固体人却能把一个人的存在和一群人的记忆都剪辑删除,失去真实可靠的时空线的牵引,人类便在“剪辑”所带来的时空空白里飘浮起来,面对着变动不居的当下。

初读到这种虚幻的飘浮会让读者感到无所适从,但《悬浮术》接着展示了“飘浮”的魅力。戴友彬正在“悬浮”:处于濒死状态,他已远离肉身所在的时空,但大脑却高速创作着蓬勃的故事,不断生成着一个个虚幻飘浮的时空。这些源源不断地带着生命体温的“故事”,一个又一个虚构的时空,人类将它们作为筹码与固体文明进行博弈,捍卫人之存在的尊严与对抗混沌世界的到来。

最后,《悬浮术》带领读者来到造物主面前,让我们体会到了更根本更彻底的“悬浮”。故事之所以能成为筹码,恰是因为造物主在采集生命故事。又或者,所谓“人类”不过是造物主诸多剧本里的一个。但造物主采集生命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创造“人类”这个剧本,答案在小说中是被悬置的,如此一来,人类存在的意义也被悬置。

或许,没有答案,也是一种答案,这种“悬置”恰恰就是人的存在最动人之处。未来与未知诱惑着人类,机器人也好、固体文明也好,还是人类可能遇到的其他挑战,它们的到来必然冲击着过去和现在的凝固和确定之物,人类要不停地自问“人究竟为何”,我们因解开安全扣而悬浮。所谓“悬浮”是一种非确定,如此人类也保留了无限可能性。

不必害怕解开安全扣的瞬间,我们会飘浮起来,因为人类天生就会悬浮术。

    上一篇:远去的麦田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