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可爱的人
■朱宏球
有这么一群人,平均年龄六十五岁左右,她们虽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却能常怀感恩之心,农闲之余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广场舞,把日子过得乐乐呵呵、热热闹闹。
我第一次遇见她们是在东源县船塘镇黄沙村木棉生态园。两千多棵异木棉竞相开放,粉嫩的花朵在湛蓝的天空下妖娆美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乡村振兴大发展,木棉花开一片片,四方客人来观看,农副产品样样全”“木棉花开遍地香,爱国爱民爱家乡,积极工作跟党走,二十大精神放光芒”……木棉树下传来阵阵山歌声,整个生态园顿时添了不少生气。循着歌声,我们找到了唱山歌的人,一群淳朴、热情、真诚的农家阿姨。她们像过节一样开心,穿着统一的红色服装,打着紫色的油纸伞,皱褶纵横的脸上夸张地涂抹了胭脂口红。她们一会儿坐在树下欢快地唱山歌,一会儿笑眯眯地摆着各种广场舞的动作拍照,一会儿在花间穿梭边走边唱。她们与艳丽的木棉花相映成趣,与广阔的土地相得益彰,给游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较之前两年赏花的清幽环境,这明显增添了几分热闹和烟火气。
“上莞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风光,产业振兴大发展,茶叶茨菇喷喷香……”在东源县上莞镇百坝首届茨菇节活动现场,我又听到有人唱山歌。是她们!在人群中,我一眼便认出了她们。这次她们穿着最朴素、最传统的日常衣服,没有浓妆淡抹,脸上写着阳光与泥土的颜色。她们双手挥着小红旗,站在田间地头开心地唱起了充满乡土味和客家特色的山歌。她们唱得那样认真,笑得那样亲切。“偶今山歌唱开腔,四方宾客乐洋洋,祝福乡村发展好,幸福生活万年长。”她们或许压根就没上过学,或许识字不多,却能根据不同主题不同场景,与时俱进地灵活改编歌词,真让人刮目相看。这些朗朗上口又非常接地气的山歌,让人入脑入心、过耳不忘,深受欢迎。随着抖音、视频号等的传播,一时间“茶叶茨菇喷喷香”这歌词家喻户晓。
无独有偶,近期我在微信上无意中刷到了一个叫“山歌红姑”的视频号,点开视频才发现前两次领头唱山歌的人就是“红姑”。她还是一个颇受当地人欢迎的网红。这个年近七十岁的红姑,就是那群唱山歌阿姨的领头羊。她剪着齐耳短发,身体健朗,脸色红润,大气豪爽,声音洪亮。她虽然学历不高,但张口就能唱山歌,且歌词自编。她有一个习惯,就是开口必定要“感谢共产党”。其视频号的作品都是随手所拍记录原汁原味的生活,有红姑带着大家唱红歌的、唱山歌的、跳广场舞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宣讲家风家训的、宣讲乡村振兴政策的……红歌当中演唱频率最高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她们在广场唱、在院子唱、在田间地头也唱,可以说聚会时必唱。
有一个视频深深吸引了我。茶余饭后的晚上,一群阿姨在晒谷场上,跟着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节奏,一边唱一边在原地踏起了步。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她们拿着农家特色的道具一本正经地律动起来,有举着花生苗的、有扛着谷铲的、有两人一起抬着簸箕的,还有一个年过古稀、头发花白的阿婆竟然端着砂锅。她们信手拈来的道具,既平常又充满了创造力,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她们唱着跳着的画面非常有感染力,让人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幸福欢乐的氛围。“不管几岁,开心万岁”“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太丰富了”“老有所乐,真好”“好想加入这支队伍啊”“我妈健康开心我就放心”……阿姨们阳光愉快的生活状态感动了许多观众,评论区里观众们纷纷点赞并留言祝福。
有一个视频最让我感动。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她们欢聚一堂唱起了歌,唱的还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大家都很熟悉,她们一边唱歌一边拍掌,声音整齐响亮。其中有一个身材瘦小、头发雪白、慈眉善目的阿姨却与众不同,她两手握拳,挥动着两臂生硬地打着拍,尽管节奏不合,但是她拍得很认真、很专注,让人肃然起敬。或许她一点乐理也不懂,但是她坚持用手势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村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阿姨们唱歌、跳广场舞的现象或许大家已司空见惯,但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些老年人笨拙地跳着、认真地唱着、乐呵呵地笑着,我就会莫名地感动。
她们以抱团取乐的方式对抗岁月的洗礼,她们用最纯朴的语言表达对党的感恩、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和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她们热情通透、乐观豁达,她们平凡无奇却可亲可爱,有她们在的地方,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和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