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乡年味
■刘卓云
我第一次在畲乡双田村过春节。发现畲乡的年味与中原地区、边疆地区大有不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祭祖了。
双田,是广东省的一个畲族村,属于东源县新港镇管辖,地处万绿湖边。这里也是客家地区,当地人一般使用客家语言交流,所谓“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客家方言里,祭祖就叫做“晒酒”。
“晒酒”仪式是在除夕。这一天,婆婆早早就忙着安排杀鸡、煮肉,说要去“晒酒”。上午十点左右,午饭已上桌,婆婆招呼家里人吃饭。
六岁的小女儿喊着:“那我们不吃早餐了呀!我们吃的是早午饭吗?”
“对、对。”我应和着她,让她乖乖吃饭。
也许是因为第一年一大家人回村里过年,除夕的上午家里也来了不少亲友,婆婆一边忙着准备“晒酒”,一边张罗着接待亲友,我们几个帮忙端茶倒水,小孩子们在门外疯玩,骑车、玩沙、轮滑……客人带着孩子们回家后,婆婆又开始张罗了,继续在两个竹筐里放好“晒酒”用的祭品。
下午三点左右,公公挑着两个箩筐,一家大小十几人跟在后面前去祭祖。第一站来到了附近一处叫做“神供”的地方,已经有人在祭拜了,我们便排队等候。祭拜时,先放鞭炮,鞭炮响过两次之后,公公婆婆把祭品摆好,倒上三杯白酒,点烛、烧香、烧纸钱、放鞭炮,而后行礼祭拜。
伴着孩子们急切的脚步,我们来到了蓝氏宗祠。在祠堂的大门上写着“汝南世泽”的大字,在祠堂中的姓氏来源中亦有“汝南郡”的字样,这也印证了客家人是自中原迁徙到此处的。大家陆陆续续进了祠堂,依旧是公公婆婆在前面张罗,倒酒、点烛、烧香、放鞭炮,最后大家一起行礼。
从祠堂出来,孩子又催促我快点跟上,这次我们来到了祭拜“伯公伯婆”的小庙前。“公公公十分公道,婆婆婆一片婆心”,庙前的一副对联十分工整,意蕴丰富。公公婆婆再去摆祭品,因为庙内狭小,又有其他人来祭拜,我们只在庙门外放了鞭炮,行了礼。至此,今天的“晒酒”算是结束了。再看庙外,鞭炮屑已铺满了一地,红红火火的一片。
暖阳拥抱着这个畲族村落,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年夜饭了。我们慢慢悠悠地走过柏油路、路过古井公园、穿过布满石头的挑水巷,回到家中。
吃了年夜饭,过了拜年发红包的初一,又到了要去“晒酒”的大年初二。这日大清早,婆婆就把我们喊起来。“咚咚锵,咚咚锵……”一阵锣鼓的喧闹声让村子变得热闹起来,众多在市区居住的人都赶回老家来“晒酒”了。舞狮的队伍欢腾地舞着,人们都喜气洋洋。年迈的爷爷奶奶们、穿着时尚的年轻的少男少女们、喜气洋洋的孩子们……“晒酒”的队伍一群接着一群,鞭炮铺满了祠堂前的空地。我戴了口罩,鞭炮浓郁的味道仍直窜进我的鼻子,人们在祠堂里祈愿一年的平安喜乐。在祭拜“伯公伯婆”的庙里,烛火也烧得极旺,我们和先前一样,行礼完毕后,“晒酒”仪式结束了。
热热闹闹的“晒酒”仪式给畲乡的人们带来了新一年的企盼和祝福,在声声鞭炮和缕缕香火中一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