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吟入木渗三毫
——叶碧权作品集《金秋的天籁》序
■我市作家、诗人叶碧权的作品集《金秋的天籁》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罗志勇
我和叶碧权认识,大约是10年前在市作家协会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上,之后仅仅见过几面。近两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们经常在一起,因此,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其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叶碧权有意识地进行创作的时间不是很长,并且是从创作旧体诗词入手的。最近,捧读他准备出版的书稿,我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写作的真诚。综合起来,他的作品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是主题思想鲜明。叶碧权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以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弘扬真善美作为主题,体现了作者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作者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继承了中国历代文人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如“百载锤镰磨砺锋,初心不变为农工。红星普照全球日,朗朗人间乐大同。”(《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周年感怀》)讴歌我们党为了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所经过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力量与光明。“东方日出满天红,七十华年苦练功。奋起扬帆中国梦,融和富乐正兴隆。”(《祖国颂》)则是歌颂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全党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读过之后令人鼓舞,催人振奋。“使命戍高原,冰山雪地屯。挺躯拦贼寇,碧血染昆仑。”(《咏加勒万河谷英烈》),应该是作者从报上得知驻守在边境地区喀喇昆仑高原深处的加勒万河谷上,我英雄的边防官兵在外军越线寻衅滋事的过程中,与对手殊死搏斗,直至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之后所创作的,讴歌了我人民军队为了保卫祖国,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读过之后,令人肃然起敬,深受鼓舞,获得教育。“伫水洁馨开,观音一座台。虔诚随佛道,寡欲少尘埃。”(《莲》),通过对莲的赞颂,以莲寓人,“寡欲少尘埃”一句,道出了做人不可多“欲”、不可贪“欲”,只有清心寡“欲”才能远离“尘埃”,可谓直指世道人心。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主题思想的确立是决定一篇文章、一首诗歌成败的关键。一般而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但凡主题思想能够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立志高远、催人向上、劝人从善的作品,必然得到人民的喜爱,也必然能够鼓舞人民,振奋人心,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这一些都属于正能量的精神产品。叶碧权的诸多作品都努力去争取做到这一点。
其次是着笔直抒胸臆。文学创作的手法很多,没有高低拙劣之分,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是由作者的性格个性、学识修养和个人喜好所决定的,同时还受作者写作的内容、涉及的生活领域、地域等要素所决定的。从性格特征来看,叶碧权是一个直爽的人,快人快语,有什么话似乎总是藏不住,平时聊天正义感爆棚,大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可能与他的大部分诗作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创作手法有关。由此可见,“文如其人”用在他的身上,可算是恰如其分了。如“清风几缕过陂塘,扇动春山试绿妆。陌上声声耕喝调,烟村袅袅沐朝阳。”(《乡村即景》)“惊闻冠毒袭江城,谁遏妖魔乱纵横?耄耋华佗征战后,奉还中夏一天晴。”(《欣闻钟南山院士挂帅出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是最为直接的正面抒怀之作,直接说出了作者的心中感慨,道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钟南山院士的崇敬之情,是作者感情的直接外露。“甘泉一口正能量,励我前行再起航。”(《登高》)以“正能量矿泉水”入诗,以正能量矿泉水对疲劳之躯的能量补充,来隐喻“正能量”的思想对人们在前进道路上的重要性,足显作者之机智。“八角楼前清水河,风吹稻上起青波。长亭歇脚遇村妪,献唱自编新赞歌。”(《游康禾镇仙坑村》)以村妪之口道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意,虽然不是作者亲口说出,却又胜过作者亲口所说,赞颂之人不过是转了一个弯,由“我之说”转到了“村妪之说”,其实是“众人之说”或“普通老百姓之说”,其中之赞颂便有了“普遍”之意,虽然如此,这种手法也仍然属于直抒胸臆的范畴之内。他的新诗和叙事散文,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直抒胸臆的创作手法。
最后是语言朴实无华。朴素无华的语言与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相互契合的。如“秋风扑面凉,父母嘱添装。此已如斯事,登高思忆长。”(《己亥重阳》),朴素的语言,朴素的感情,衬托了作者对父母亲的无限思念,寓意深长。又如“苦短人生何必争,芸芸陌客伴相行。奔驰路上有风雨,拔去浮云日日晴。”(《遣怀》)朴素的道理,娓娓道来的朴素语言,如细雨润物,无声无息。再如“只要心怀真与善,人间处处是蓬莱。”(《菩提树》)“金牌得失常心态,赛出豪情气度来。”(《奥运风采》)“汗水浇淋街角处,凡尘扫净一城新。”(《咏环卫工人》),这些语言都具有很强的口语化倾向,同时又揭示了生活的哲理与真谛。其实,无论是朴素的语言,还是华丽的辞藻,无论是浅显直白,还是意境幽深,同样没有高低拙劣之分,只要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便是好文好诗,就像李白的《静夜思》和他的《蜀道难》《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等不同风格的作品一样,不论它们的语言有多大的差异与不同,但它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都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引起人们巨大的共鸣,因而,它们都不失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只要能够达到目的,运用什么手段都已经不重要了,手段不过是达到目的的工具而已,文学创作同样遵循这个生活的原理。
当然,在叶碧权的诗文中,也不乏一些警句佳言,以及一些意境幽深的诗句,如“细雨朦胧湿草芽,荒郊几处杜鹃花。黄鹂谷里亲昵唱,羞涩春山披绿纱。”(《春山即景》),此诗颇得中国古典诗词之韵味。“青山做伴远嚣市,涧水为朋系佛坛。”(《禅》)“古邑骚人笔似刀,诗吟入木渗三毫。”(《无题》)“流烟淡雅传姿韵,铁汉柔情付幅中。”(《题庞福海恩师书法作品》),等等。希望叶碧权在今后的文学创作道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