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
□胡玲
中秋节前夕,他回到老家。多年未归,衣锦还乡。
他是农村娃,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为省城某所知名学府的教授。他的回乡,成为小山村的大事件,一时之间,乡亲们茶余饭后都在谈论他。
他一到家,家里就来了很多人,邻居、同学、亲戚、乡亲们……大家围着他,聊家长里短,聊山里的变化,聊他儿时的淘气事,也听他讲省城的人或事,热热闹闹的。
聊着聊着,他发现人群中缺少一张熟悉的面孔,以前,每次他回来,这人会第一时间赶来看他。他仔细扫视人群,又看看周围的角落,还是不见那人。怎么没见李老师? 他问。
顿时,大家沉默了,他们目光闪烁,脸上不约而同露出一丝尴尬的笑意。
李老师现在还好吗?还在乡村小学教书吧?他继续追问,依然没人回应他。
我儿子今年考大学,有什么好专业您给介绍介绍。省城中医院如何 ?想去那里瞧瞧老毛病。大家争先恐后说着话,有意撇开他的话题。
叽叽喳喳的话语不停,他的思绪却一片宁静。他想起了李老师,心里透着一股浓浓的暖意。
李老师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小时候,乡村小学没几个学生,李老师是学校唯一的老师,也是校长。
李老师待学生像对自家孩子一样好。夏日,她每天天未亮就起来,挑着沉重的大水桶,走十几里山路,到后山的凉水井挑回甘甜清凉的井水,放在教室供大家解渴。冬天,她会在教室里放个大火盆,柴火烧得旺旺的,把大家的脸烤得红扑扑的。
有年冬天,上学路上,他不小心踩到河水,鞋子湿透了,冻得瑟瑟发抖。一到学校,李老师立即把他叫到她寝室,打了一大盆热水,让他泡脚,末了,还给他穿上她儿子的棉鞋去上课。放学时,李老师把烤干的鞋子拿给他,穿上鞋子,他发现鞋子还带着温度。
李老师的寝室有些书,一下课,他就去她寝室看书。那个年代,书很少,他每本书都看了好几遍。李老师对他说:孩子,外面的世界远比书上更精彩,要想看到外面的世界,就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他说:李老师,你看过外面的世界吗?李老师说:我也没有看过,这辈子,我要待在这里教书,以后,你帮老师去看看吧!
后来,他真的走出大山,也当了一名老师,他觉得是李老师的那些话起了一定的作用。
母亲去厨房做饭招待大家,他借故上厕所,偷偷溜进厨房。
妈,到底怎么回事?大家好像都不愿意提起李老师。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在他耳边轻声说,去年,她儿子犯了事,坐牢了,现在,大家都离她远远的,没人敢同她说话,也没人叫她老师了,学校解聘她了,她没做老师了,你想想看,谁愿意让罪犯的母亲去教育自家小孩?
我去看看李老师。
别去了,你现在也算有身份的人,去她家影响不好,传出去对你的名声不好。
他不顾母亲反对,径直跑出去,从汽车后备厢里拿了一个大礼盒,大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我去探望一个人,你们跟我一起去吧!
他在前面疾步而行,一大群人跟在他后面。很快,他来到一间老屋前。屋子大门紧闭,他朝四周望望,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旁边的菜园里忙活。
李老师!他远远地叫了一声,声音很大,所有人都听得到。
李老师从地里走出来,走到他跟前。他对着李老师,低下头,弯下腰,深深地给李老师鞠了一躬,充满了敬意,像从前念书时,他见到李老师一样。良久,他才起身。
现在,我已经不是老师了,李老师脸色微红,难掩深深的愧疚之色。
在我心中,您是我最好的老师,没有人比你更有资格做老师,没有你的教导,就没有我的今天。他响亮而真诚地说着,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一直以来,他都是个实干的人,不喜欢各种形式。从前,他把对李老师的尊敬放在心中,但此刻,他觉得李老师需要这种形式的支持。
李老师静静看着他,欣慰一笑,眼里噙满泪水。
几个月后,他接到李老师的电话,李老师说她又回学校做老师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连叫了几声老师好!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