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频道

似水流“年”

2021-02-18 10:29:47 来源:

□李颖杰

年,是怎样的?我也记不清,它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化,留下的记忆模糊,隐隐约约的,是一束束绚烂的烟火、儿童追闹的身影、长辈红包里的祝福、热气绕鼻的年夜饭……

儿时,过年是令我最为欢喜的节日。因为在那天,可以守夜晚睡,可以穿新衣,做错事最多换来一声俏骂……有的只是不尽的欢心喜悦,不夹杂丝丝难过悲伤。以前的年,对于那时的我来说,不过是除夕夜十二点时漫天的烟火,鼎沸的人声,身上裹着棉大衣时的兴奋。没有心事,没有烦忧,只有眼前的快乐与满足,如此天真,如此简单。

身为家中的长孙,过年时,烟花便都属于我,可以玩到厌烦为止,而那时,最开心的也不过手中绚丽的烟火光。有一年除夕的夜晚,因为受不住困意袭扰,想先睡一会,便叫母亲等到十二点整把我叫醒。谁知母亲未叫我,便一觉睡到了新年初一,醒来时便大怪母亲。错过了万家的烟花,举国的欢庆,那真是令一个小孩难过的时刻了。但那又如何呢,走出门外,便被长辈手中挥舞的毛毫,门外长长的对联,狗犬的欢叫声,庭院外的摆桌祭祖,给吸引了去。爬上庭外那棵在冬日睡去的柿子树,在上面将鞭炮点燃扔下,在噼啪声中感受新年。

如今一年年已过去,到今日,那时的孩童已经长大。而年,也随着我的成长而悄然变化。而家,也在不觉中改变,庭院内那一棵伴随我们成长的柿子树已消失,房梁上燕子飞掠的斜影也不见了,曾经追逐玩耍的狗犬也老去,它更喜欢只身待着,在某处趴着。而我的家乡,在年复一年中“蝶变”:通过实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村道经过升级改造变成了路面标有交通标识的双车道沥青路,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让乡村的夜晚变得多姿多彩,一片片板栗林成了父老乡亲的“致富林”……如今的故乡,早已不是儿时眼里的故乡了。

我们常常感叹道,年味淡去,不似当初。其实,年未曾变过,变的是我们,增长的年岁,阅历过的世事,让我们少了儿时的天真玩乐,多了几缕思乡之情。而我,已不对儿时爱不释手的烟花感兴趣,再拿起时,更多是对孩童时代的怀念。不停求知、不断增长的学识令我深深明白,年不再是儿时一人的年,而是一家的年,更是这个国家的年。

鲁迅先生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新年已有新年的味道,旧年也不曾在旧年中逝去。我们应当过好新年,为新的一年奠定好的基础,也应当过新的年,不拘泥于以往,与时同行,守住家乡美丽的变化,留住心中绵绵的乡愁,怀揣中华儿女心中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