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开展我市首例胃肠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本报讯 记者 彭冲 通讯员 关昊 近期,市中医院开展河源地区首例胃肠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脾胃病科在治疗肠道疾病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患者今年64岁,源城区源南镇人。近段时间,他经常大便不顺畅,在喝水或进食后,肚子疼痛得厉害,人也越来越消瘦。就医后确诊为胃溃疡,但治疗效果不佳,且逐渐无法正常进食,肛门甚至停止排气排便,遂来到市中医院就诊。
患者在门诊就医时,结合临床表现和腹部CT 结果,诊断其为肠梗阻,并安排其住进了脾胃病科。“患者原来的溃疡创面仅为0.5厘米,后经浸泡、摩擦,发展为2厘米。经过胃肠减压、灌肠等治疗,症状无缓解,且胃腔有大量胃液。”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赵明翀介绍,肠梗阻是脾胃病科的常见病,通常会出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排气排便不畅等症状,常见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为减轻患者痛苦,该脾胃病科决定先行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以尽快缓解患者病情,同时为进一步的诊治赢取时间。
记者了解到,假如把人体的消化管道比做下水管道,管道堵塞后,需要清理堵塞物,才能使下水道通畅。胃肠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有别于常规的手术治疗,肠梗阻减压导管可用于术前各种梗阻、术后粘连梗阻、晚期癌症梗阻等,通过胃肠镜把导管放入人体并引入肠管,导管前段的水球囊会起到重锤牵引作用,不断吸收梗阻内容物,持续对梗阻部位进行减压,对部分患者还可以打通梗阻部位,具有痛苦小、风险少、迅速缓解病情等优势。
经患者家属同意,赵明翀带领手术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胃肠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术后当天,患者就能正常排便,腹痛、腹胀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术后第2天、第3天分别两次复查腹部X线,一次显示肠管扩张缓解,症状减轻,一次显示梗阻消失。术后第4天,患者顺利出院。看到患者轻松的表情,其家属喜出望外,送锦旗并对治疗团队连连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