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人民医院成功实施河源首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
近日,9岁的林妹妹在家人的陪伴下,顺利康复出院。就在8月下旬,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深河人民医院(下称深河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先心病介入治疗团队成功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林妹妹实施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这也是全市首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
据介绍,林妹妹一直极易感冒,且每次感冒都比其他小朋友难治愈。8月中旬,她因“感冒”前来深河人民医院儿科就诊。该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华仔细检查后发现林妹妹心脏有杂音,立即对其进行心脏彩超。
经该院特聘心脏超声专家徐宏贵教授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伴有肺动脉压轻度升高和左心室轻度增大。经院内心血管内科专家会诊后,建议林妹妹在“感冒”症状改善后行经导管介入治疗。考虑到林妹妹家庭经济状况,团队为其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封堵器装置,经测算手术总费用约为当前国内各大医院同类疾病平均治疗费用的一半。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和准备,该院心血管内科先心病介入治疗团队于8月下旬为林妹妹成功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术后,林妹妹心脏杂音消失,现已康复出院。
此次手术既是深河人民医院也是全市首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像林妹妹这样的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今后可以不出市,在深河人民医院就能完成手术治疗。
据了解,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至15%,约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动脉导管连接肺动脉总干与降主动脉,是胎儿期血液循环的主要渠道。出生后一般在数个月内因失用而闭塞,如1岁后仍未闭塞,即为动脉导管未闭。大多数专家认为动脉导管未闭一经诊断就必须进行治疗,而且大多数能够通过介入方法治愈。
深河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健康管理、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心血管医学中心,是暨南大学研究生培养点,并与暨南大学共同招收和培养博士后,不仅为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提供规范化诊治服务,更致力于解决本地区疑难重症心血管疾病。(黄欣 万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