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附五院率先在粤东北地区开展新型CPVP技术治疗脊柱压缩骨折
88岁患者术后即可行走
日前,记者从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深河人民医院(下称暨大附五院)骨科了解到,该院科室团队采用新型弯角椎体成形术(CPVP)为一位88岁的老年患者快速解除病痛,让患者恢复正常行走活动。
数天前,家在紫金县的患者李霞(化名)突然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行走及翻身活动时疼痛明显,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找到暨大附五院骨科就诊,影像学检查显示:李霞T11、L5椎体压缩骨折。暨大附五院院长李志忠团队经过仔细查体、阅片后评估病情,考虑到患者年龄,遂为患者制定了CPVP弯角椎体成形术,拟实施T11、L5椎体成形术,让患者少受罪,解决椎体压缩骨折带来的病痛。患者术后痛感消除,术后当天即可下地行走。
该例病人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暨大附五院骨科率先在粤东北地区开展新型CPVP弯角椎体成形器械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该技术的出现,使传统椎体成形术双通道穿刺,改为单通道穿刺,术中减少椎体损伤,降低因透视带来的射线伤害,缩短手术时间,节省医疗费用。该院骨科整体突破传统手术观念,采用国际化新理念、新技术,推广微创手术,创建无痛病房,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
据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于老年人,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椎体压缩骨折导致患者后背脊柱产生后凸畸形,该疾病不仅会引起难以根治的长时间背痛,还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引发肺部疾病,加重患者病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据介绍,该院骨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骨科疾病临床诊疗研究中心,是暨南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是医院重点培育专科。骨科开放床位94张,分为脊柱、创伤、关节与运动医学三个亚专科。目前科室拥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3名,医学博士4名、医学硕士6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多人具有海外工作、科研或进修经历。科室与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脊柱医院、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骨科医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t.Michael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及国内外多家大学长期保持合作关系。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级基金项目8项,发表SCI及核心杂志论文60余篇。主编著作10余部,拥有专利10余项。(黄欣 孙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