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搭台、文旅唱戏”,东源做好做活“村BA”文章
打造“球赛+”模式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
■ “华丰金湾杯”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东源大区赛骆湖镇分赛区——骆湖镇第八届村居篮球赛开幕式。本报记者 杨坚 摄
■东源县蓝口镇通过球赛牵线引路发动乡贤捐资奖学,在决赛之夜现场举行“奖优助学·筑梦未来”奖学活动,为161名本科准大学生发放奖学金共24.4万元。本报记者 杨坚 摄
■ “华丰金湾杯”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东源大区赛漳溪畲族乡分赛区获得冠军的上蓝(村)队获奖一头大黄牛。本报记者 杨坚 摄
■2月21日,“华丰金湾杯”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开幕式在东源上莞镇新轮村拉开帷幕,赛事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观看。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以“球”做文章 同步谋划相得益彰
2月21日,“华丰金湾杯”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开幕式在东源上莞镇新轮村拉开帷幕。
活动当天,客家非遗民俗巡演、乡村趣味运动体验、美食、农特、文创、非遗产品展销在新轮村同步举行。十里八村的观众及游客上万人慕名赶来,把上莞圩镇及新轮村围得水泄不通,周边乡镇的宾馆与酒楼“一房(住宿)一桌(吃饭)”难求,早已被提前抢订一空,当地特产、美食、文创产品等非常畅销。
以赛事为载体,通过与当地重要民俗节庆相结合,促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实现“全面赛事”带动“全民经济”,助力“百千万工程”,这是市委、市政府举办此次球赛的初衷,而上莞球赛产生的效应证明了这一决策的前瞻性与可行性。
东源县委、县政府认识到,球赛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以“球”为支点,实行“体育搭台、文旅唱戏”,打造“球赛+”模式大有文章可做,决定在办好仙塘示范先行镇的基础上举全县之力办好东源大区赛赛事,以球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实现球赛与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为此,东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迅速行动,制定方案,确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示范引导,创新模式,注重成效”的赛事总体原则与思路,将赛事与“百千万工程”、乡村全面振兴同步谋划、同步部署,以球赛聚心凝智、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汇聚起众志成城、群策群力,以“七大行动”(即“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制造业提质攻坚”行动、“茶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治水大会战”行动、“党建引领齐参与·镇靓村洁庭院美”行动、“添绿添美你我他·绿美东源靠大家”行动和“同心同向同发力·共建共享百千万”)为抓手,推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于是,一场场球赛在各镇、村如火如荼地开展,不但成为群众喜闻乐见、全民参与的健身运动项目,而且以球赛促“六赛”,赛出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力推动了“百千万工程”在东源全域落地见效。
以“球”引流量 促农文旅融合发展
激情篮球,“鱼”你有约。7月5日,“华丰金湾杯”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东源大区赛新港镇“鱼”你有约友谊赛开赛。
据介绍,这场精彩的比赛是万绿湖开渔活动的前奏与预热,是东源以“球”引流量,点爆万绿湖开渔活动,激活万绿湖景区、新港省级粤菜美食街等农文旅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其中的创新赛事之举。
在“鱼”你有约的激情篮球友谊赛推波助澜下,东源在7月7日成功举办2024年“中国好水·万绿湖开渔啦”活动,上千名游客见证开渔时刻。当天,万绿湖景区风情街和新港美食街上人气爆棚、生意兴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购买、尝鲜。
据万绿湖顺有水产负责人袁付有透露,开渔活动当天,他就购买了渔民捕捞上来的500多公斤鱼,这些鱼将发往深圳、东莞等地的餐馆、酒店,让外地食客也能在第一时间品尝到万绿湖湖鲜。
东源各乡镇精心策划组织“村BA”,实行“体育搭台、农文旅唱戏”,以“球”引流量,开辟出促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一方面将“村BA”与农文旅宣传推介相结合。如上莞镇新轮村将省非遗项目——追龙民俗活动与“华丰金湾杯”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开幕式同时举行,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参与村民追龙活动;康禾镇在“村BA”期间,以全新的视觉与味觉,全方位宣传推介康禾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研学线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的康禾镇仙坑村研学游备受欢迎,今年春夏季吸引近2万名外地学生前来研学;漳溪畲族乡将簸箕舞、竹竿舞等畲族特色节目搬上“村BA”舞台,向外界展示畲乡特有的民俗文化,热情邀请四方游客前来畲乡观光休闲。
另一方面邀请中央、省、市媒体及网络达人参与,通过“党委政府主导+主流媒体实施+网红带动+全民参与”的方式,充分发挥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宣传效果好的优势,发动自媒体达人“新”力量,推介东源山水生态人文物产之美,让东源农文旅体形象火爆出圈。
东源通过“体育+旅游+文化+农业”多元融合的方式,成功打造了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一站式“吃住娱乐游购”精品路线,特别是接地气的美食、农特产品、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更是吸引了游客的眼球,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旅游消费新活力。
以“球”借外力 汇聚乡贤磅礴力量
“村BA”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场乡情的狂欢。在这里,人们用篮球传递着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用汗水和激情诠释对篮球的热爱。
“今晚去看比赛吗?”“走起!”这是蓝口镇举行“村BA”期间,各村流行的一段对话。每晚,离比赛还有一个小时,镇篮球场的四面看台上就挤满了“围观群众”,可见当地群众对篮球之热爱与痴迷。为期19天的蓝口镇“村BA”,有23支队伍、63场比赛、超300名球员参加,现场观赛人数超10万人次。
体育氛围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早在20年前,蓝口村就已举办村居邀请赛,20年的传承让体育文化深入人心。如今蓝口镇的“村BA”已是之前村居邀请赛的升级版,因为“村BA”已演变成了蓝口镇、村联络外出乡贤、增进村居群众友谊、凝心聚智共商发展的桥梁与纽带。通过球赛牵线引路,发动乡贤捐资奖学和支持“绿美蓝口”等各项建设,在决赛之夜现场举行“奖优助学·筑梦未来”奖学活动,为161名本科准大学生发放奖学金共24.4万元;募捐资金59.95万元种植8773棵树;乡贤陈坚捐资160万元支持蓝口城乡风貌提升行动项目——蓝口东江三号码头改造工程建设。
桑梓情、情最浓。东源各乡镇通过“球”联络乡情,充分利用乡贤资源、打好乡情牌,借助乡贤力量助力各项公共事业建设。灯塔镇发出《“我在灯塔有棵树”添绿添美行动倡议书》,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自愿拿出1年365天中“1天的薪酬、1天的利润、1天的时间”参与乡村绿化,倡议得到了广大乡贤、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响应,累计筹集资金163.78万元,全镇各村种下各类树5836棵(其中种植胸径50厘米以上大树51棵)。叶潭镇成功举行 2024年“聚智共谋发展计·群策群力谱新篇”乡贤座谈会,来自社会各界的乡贤110 多人欢聚一堂,现场捐款49.9 万元(含认捐)支持家乡城乡风貌提升攻坚行动,助力“绿美叶潭”建设。漳溪畲族乡观看球赛的乡贤表示,近年来家乡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硕果累累,在感到高兴、自豪的同时,将主动、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共同打造规范有序的和美乡村,为家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篮球文化在东源乡土大地成长,“村BA”这项篮球运动不但实现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而且其意义早已远超越了一项体育运动,已经逐渐转变成东源各乡镇及村居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与智慧,更好借助外力推进社会各项建设与治理的重要平台。
以“球”促实干 激活干事内生动能
东源各乡镇“村BA”赛场上,这种为荣誉而战,团结协作,奋勇拼搏,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争夺冠军的体育竞技精神,不但感染了现场观众,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而且这早已成为东源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众志成城、群策群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当好河源绿色崛起主力军的干事创业精神。
漳溪畲族乡主要负责人表示,“村BA”篮球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也是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承载着畲乡人民对体育精神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发展的热切期盼。通过成功举办这场“村BA”,极大激发出了全民健身的热情,增强乡村文化的凝聚力,推动漳溪文化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热情与顽强意志。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搭建‘镇+村+旅行社’三方对接服务平台,深入挖掘全镇研学文旅资源,逐步构建起充满康禾特色的文旅产品体系。”康禾镇主要负责人说,希望借此擦亮康禾镇“生态康养胜地 全域旅游名镇”招牌,带动百业兴旺,助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骆湖镇主要负责人表示,该镇将继续弘扬“骆湖篮球精神”,锚定“篮球小镇、活力骆湖”目标定位,抓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工作,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见成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场场“村BA”,赛出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活了全县上下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内生动能,“百千万工程”建设在东源广袤城乡热火朝天,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摘取了一批省字号以上的牌匾,交出了一份有含金量的成绩单。
数据是枯燥的,但却是工作成效的直观反映与体现。据东源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东源产业园区用地整治完成1563多亩、成功签约超亿元工业项目12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8亿元(同比增长4.1%),农业总产值达22.9亿元(同比增长8%);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约6788.5万元,其中125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5万元;打造主题林23个,累计种植各类苗木31.2万棵、完成率达294%……
东源出色的工作更是得到了上级的褒奖与肯定,一场场大型活动在东源成功举行、一个个奖项颁发给东源。全国“工厂化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专项无人农场服务乡村振兴”现场会、2024“生态河源·美丽中国”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现场会等大型活动在东源举办;东源成功入选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2024年省级绿美碧带建设项目【东源县黄村河(叶潭镇段)碧带建设项目】、省“山上”换“山下”林耕布局优化试点、2024年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仙塘镇南园古村)和“中国好绿茶地图”(“东源仙湖茶”)名单。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杨坚 黄赞福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彭冰 修硕 ■稿件统筹:李成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