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献策扩内需稳外贸

发展新型消费 激发新的活力

2024-02-02 10:49:01 来源:河源日报

8db4ed0db939e042895089aea00079a1_hyrbs0202003_001_01_s.jpg

■我市举办汽车消费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选购车辆。本报记者 肖斌 摄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扩内需稳外贸,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增加经济纵深。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面对新形势,如何找准着力点、把稳方向盘?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聚焦扩内需稳外贸,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和工作经历,从发展新型消费、探索银发经济、支持优势产品出口等方面建言献策,共同探讨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激发新的经济活力,形成良性循环的有效路径,挖掘“经济引擎”的潜能,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扩内需促消费 落稳经济压舱石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提振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完善支持鼓励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促进消费全面提质增效。

市人大代表、东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辉表示,过去一年,我市出台了多项促进消费政策,各大商圈促销活动层出不穷,各大商家纷纷打造更多更有新意的消费场景,推动消费持续回暖、提质升级。张辉建议,继续完善支持鼓励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围绕“衣食住行游”开展促销活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发展新型消费,优化消费环境。

市政协委员、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袁建康表示,激发消费活力是扩大内需的关键。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要求日益提高,农产品企业必须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茶叶、生猪、蔬菜、水产品等河源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提升产品品质,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激发市场活力。

市人大代表、河源市健民医院院长王伟东表示,随着老年人口占比增速加快,河源应该顺应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推进完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升级,将人口老龄化结构势能转化为内需消费动能,不断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

王伟东认为,我市应该探索银发经济发展的“河源方案”,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的互通互认,助推新时代银发经济的发展。我市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生态资源,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发展,结合“绿富”产业,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银发经济体系,做强我市旅居产业。同时,利用河源好山、好水、好空气、好食材进行全域旅居康养、“候鸟式”养老。此外,还应该研发中医药养生饮品,打造集养生、保健、中医食疗、培训等于一体的旅居城市。

“要让市民的荷包鼓起来,才能进一步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市人大代表、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丁心建议,一方面,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另一方面,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他认为,就业是最大的增收渠道。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市企业的主力军,多年来为解决就业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当前,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民营企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我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并落实到位。

扩投资增动能 奏响稳增长强音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提高投资效率、释放投资潜能、拓展投资空间,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张辉建议,要在增加投资上多想办法,加快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开工,推动形成更多投资量实物量;要在扩大出口上多做文章,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重要展会,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既要开拓新兴市场,也要拓展传统市场细分领域,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政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支持、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措施,可为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市政协委员、广东汇丰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家洛表示。

刘家洛认为,近年来,我市不少企业通过增加产品种类、提升产品品质以及拓展市场渠道,显著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部门可以着力搭建与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沟通交流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如,通过金融支持推动乡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引导企业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企业也要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通过创新产品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 全力推进双向开放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全面落实稳外贸政策措施。

市人大代表、河源海关副关长唐千里表示,今年,河源海关将支持河源培育外贸新动能,为巩固和增强外贸回升向好态势贡献海关力量。在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上,用好“关长送政策上门”等长效机制,大力推广落实企业信用管理、税收优惠、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改革措施,帮助企业通关提速增便利。

“围绕河源‘1+3’产业,河源海关制定了相应支持措施。”唐千里表示,河源海关优化监管检查模式,采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菜单式”定制化监管服务,支持重要产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以及关键零部件、重要原材料、能源资源等扩大进口,支持河源各县区越来越多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国门。

袁建康建议,河源的农产品企业不仅要积极开拓对外市场,也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他认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对河源农产品销售十分重要,企业要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需求和标准,优化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此外,袁建康较为关注政府、协会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在推动农产品发展中的作用。他表示,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协会等组织则可以通过凝聚行业力量、开展推广活动等,提升河源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采写:本报记者 雷宇烁 谭绍丁 方新苗 苏勇军 ■统筹:雷宇烁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