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政协委员参加分组讨论

集智聚力献良策谋发展 助推河源实现绿色崛起

2024-01-31 09:40:25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邹茹玉 苏勇军 朱晓颖 梁昕 廖思弦 肖斌 实习生 江一舟 陈弈言 昨日,参加政协第八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委员分组讨论和审议政协第八届河源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政协第八届河源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八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分组讨论中,委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积极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高科技的助力。委员李国强建议,我市可以出台更多支持企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政策,推动企业将我市优质的生态环境与数字化、智能化相融合,鼓励发展电子科技,带动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作用。委员贺雪东建议,乡村产业要走传统化与田园化发展道路,用古朴的技艺和乡村特有的烟火气吸引游客,留住返乡人员的脚步。

“‘百千万工程’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委员吴兴生认为,目前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确权、流转、开发等还不完善,每个乡镇各有特色,情况比较复杂、特殊,他建议对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及报批等,可以允许部分镇村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和突破,一镇一特色,一镇一策略。

以“侨”为“桥”

助力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市充分发挥港澳地区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加强与港澳地区委员的交流互动,探索在港澳地区建立委员联络服务站点,畅通驻外委员为家乡建言献策、贡献力量的渠道。怎样更好地以“侨”为“桥”,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委员邓肇峰建议,河源要巧用地理位置优势,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红利:进一步深化粤港合作,充分发挥两地综合优势,请游客“走进来”,送河源人“走出去”;以高质量旅游服务,吸引广州、深圳、香港民众来到河源,为河源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与香港合作创建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提供机会让河源人“走出去”到香港学习专业技能和发展经验,为河源的高质量发展培育、储备人才。

针对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积极性不强的现状,委员林小娜建议,一要加强乡贤管理工作,完善乡贤信息库;二要增强对乡贤的吸引力,建立乡贤工作品牌,开展乡贤座谈会,吸引乡贤返乡;三要增强尊贤意识,举办优秀乡贤表彰活动,增强乡贤归属感与荣誉感;四要用政策鼓励乡贤返乡创业就业。

加强青少年体育

锻炼场所建设

各讨论组现场气氛热烈,委员们结合各自行业、各自领域的实际谈感受、论发展,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使命担当参政议政,现场频现“金点子”。其中,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生活与文化、民生保障问题倍受委员关注。

“实现体育强国梦,需要全社会关注体育健康发展,尤其要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场所建设。”委员刘艳英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根据辖区居民的人口数量、小区分布等,逐步更新社区体育设施场地,特别是一些人口增长快速的城乡接合部,可以新建公园、适当增加设施设备,以满足广大青少年就近运动的需求;深入推进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工作,充分挖潜利用好城市“金边银角”,因地制宜增设各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不能被忽略。”委员张俊秋表示,有一些问题需要社会携手来解决,虽然妇联、团委开展了一些交友活动,但一部分大龄青年不愿参加,如何推进这一工作,需要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委员廖辉彪认为,结婚日益看涨的彩礼问题也要关注。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