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全力服务河源高质量发展大局
○本报讯 记者 苏勇军 邹茹玉 肖斌 实习生 张铎严 昨日举行的政协第八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中,6名市政协委员围绕镇域经济、飞地经济、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老年医学科建设、茶产业供应链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服务河源高质量发展大局。
关键词
镇域经济
打造重点镇产业集群
镇街是连接城市的节点和纽带,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委员姚家芳建议,河源要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以市领导同志联镇包片抓落实工作为抓手,集中力量打造重点镇产业集群,以重点镇带动周边镇连片发展,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姚家芳建议,在各县区按工、农、商类型各选取1—2个产业发展重点镇,明确产业发展侧重点;合理利用资源配置,深度挖掘用地潜力,确保镇级产业用地有保障;强化镇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人才落户镇街,提升镇街公共服务水平。
关键词
飞地经济
坚持高位谋划推动
如何更好地发展“飞地经济”,助力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委员孙迪建议,要坚持高位谋划推动,进一步加强深圳、河源两市政府层面及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充分利用两市联席会议制度等共同协商“飞地经济”重大事项,促进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有序有力开展。
孙迪建议,河源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以现有产业园区(含县区)为依托,努力把飞地园区建设成为我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新的增长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营商环境对口帮扶机制,完善国道、省道干线网络,提升通行服务能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开辟“孵化在发达地区、转化在后发地区”的产业招商和产业培育新路径。
关键词
农文旅体融合
发挥“户外运动+”联动效应
委员胡青松建议,依托全市生态山水资源,进一步挖掘县区传统文化,以户外运动为“引擎”,发挥“户外运动+”联动效应,将各县区农优产品、景区民宿、人文景观、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等串珠成链,全面提升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水平,将我市打造成为广东户外运动高地和大湾区游客体育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复合功能的“后花园”。
胡青松建议,要统筹策划户外运动精品线路,主动对接大湾区城市,加强河源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和品牌宣传与推广;大力培育“户外运动+”新业态,将活动带来的“流量”转变为农文旅消费的“留量”。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提升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
“虽然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委员雷宇建议,要加快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雷宇建议,要集中力量更细致、更全面地摸清污水管网等设施的底数,掌握管网总数、空白区分布及混接、漏接、老旧破损等情况,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尽快补齐短板,确保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建立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以河湖长制为载体,加强排查、管控和监督检查力度,对偷排、漏排等恶意违法行为“零容忍”,坚决予以打击。
关键词
老年人医疗
推动老年医学科建设
委员林潮炫建议,进一步开展老年医学科发展调研,全面掌握全市老年医学科建设存在的难点、堵点和痛点,为老年医学科发展“把脉问诊”“寻方问药”,推动老年医学科建设。
林潮炫建议,推进三甲医院今年全部设立老年医学科,二级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病科”或老年病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发挥中医药在老年健康服务领域的特色优势,加大中医药服务供给;推动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医疗机构通过家庭病床、上门巡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方式,为老年患者提供上门服务。
关键词
茶产业发展
搭建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
委员邓涛建议,搭建河源市茶叶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实现茶产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将茶叶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包装、物流和销售等环节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交流与交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邓涛建议,搭建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有利于提升整个茶产业链的效率,还可以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价值与消费者购买力,从而形成产、供、销正循环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