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河源国家高新区坚持大招商、招好商

冲刺首季开门红 实现全年开局旺 全速推进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

2023-02-16 10:41:32 来源:河源日报

704d0b5f9588618b408433898782486e_0216016_001_01_s.jpg

■河源国家高新区多年来厚植产业沃土,已成为一颗高新产业“明星”。

9312af4c6087585fa208227ddebcf413_0216016_001_02_s.jpg

■深圳南山区与河源国家高新区共建的产业园区已显成效,吸引了禾望电气、合壹新能等企业入驻。

今日,河源在深圳举行2023年“1+3”产业集群招商推介会,这是河源全面吹响拼经济号角、奋进高质量发展征程的首场大型经贸活动。在现场,深圳市华丰世纪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作为代表之一上台签约。该企业是一家手握多元产业、总资产超300亿元的综合性投资集团,将在河源国家高新区投资35亿元,建设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从春天出发,向胜利进军。河源国家高新区在开年这场招商大会和项目签约活动中,成功签下了以华丰集团投资项目为代表的8个项目,投资额共45.4亿元,制造业项目是“主角”。这是河源国家高新区开展招商引资全年攻坚战获胜的第一役,是全力招大商、招好商取得的第一个阶段性成果,也是高新区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实现全年“开局旺”的精彩开篇。

2023年,河源国家高新区把打造千亿百亿产业集群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把招商引资当成1号任务,同时在优化企业服务、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加码加力,营造更适合实体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确保项目落得下、建得快、投产顺。

河源向着高质量发展奋进,高新区使命在肩,务必一马当先,坚持产业为“魂”、制造业当家,以争的勇气、抢的劲头、拼的姿态,全力拼经济、拼产业、拼项目、拼发展,当好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先锋队和排头兵,加快打造千亿级国家高新区,把“国家高新区”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组稿:本报记者 邓燕琴

特约记者 聂燕民

李晓 张立

通讯员 赖玲琳 黄莹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一】

招商为先“开门红” 一季度签下超45亿元大项目

打造产业集群是河源国家高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招商为先是高新区开展招商引资全年攻坚战的要求。“明确今年招商任务要引进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超十亿元项目3个以上。”高新区将围绕既定的招商目标,保持全面出击的全年招商攻势不放松,突出抓好招商重点、招商模式、招商体系等方面,全力实现季季有成果、季季有突破、全年招好商。高新区一季度力争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10个。

出好招、迈大步、提水平。今年1月以来,高新区树立“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意识,全面提升招商强度力度,发起招商引资全年攻坚攻势。一方面,提前谋划系列经贸活动,做好项目招商计划,坚持抓重大、优质项目不间断、不停歇、不放松。另一方面,全年高频、轮番进攻、快拼快抢、主动靠前,争取每季度都有新成果。

今年,高新区突出“一把手招商”,提级考察、洽谈、推动。主要领导部署招商工作、研究招商合同、推进跨江发展招商和重大项目落户,多次外出赴河南、深圳等地,考察食品饮料龙头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电子信息和电池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接待来区客商,与五矿地产、白象食品、禾望配套项目、水经济产业配套抱团项目等来区客商洽谈,全面全力全速拼抢项目。

高新区对招商重点要点更明确。一是大力攻坚引进布局重大项目,围绕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和水经济、模具与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争取重大产业项目、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在高新区布局生产基地。二是大力引进细分领域龙头项目,着力引进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较好、具有核心技术优势且属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三是大力引进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以链布局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引进禾望电气、京泉华等能源电子行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大力引进食品饮料、模具抱团落户项目。

高新区对招商能力建设要求更高。高新区创新方式,构建了由行政部门和国企公司组成的精干招商队伍。同时,实施更高的考核要求,突出“以招商论英雄、以项目论业绩、以产业论水平”,落实“四比四看”(比外接频次、看工作热度,比项目策划、看专业程度,比项目信息、看质量高度,比签约数量、看拼抢力度),持续提升招商作战水平。

招商往前冲,空间作后盾。去年,高新区通过开展好产业空间拓展年活动,为今年项目落户做好空间储备。目前,高新区工业净地储备2500亩,可对外承租的厂房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

【二】

为企服务“跑”起来 五年支出真金白银4.87亿元

草木繁荣,正因水美土壤肥;产业盛强,更需爱企服务优。营商环境的好坏,企业的感知最为明显。去年,高新区把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作为抓手之一,以企业服务、政策服务、环境服务为切入点,干成了一批大事,破解了一批难事,办好了一批实事,培育了一片制造业当家的发展热土,让人们在高新区这个产业家园干事创业更有幸福感。

去年,高新区的企业服务工作“跑”起来了。每周一,高新区召开会商督办会,集中研究解决落户、在建、在产企业遇到的各类问题,强化了项目企业从落户到投产的全过程服务和管理。在高新区“企业诉求”微信小程序上,企业可以24小时不断档、不见面提出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他们反映诉求的渠道还包括覆盖各企业的网格工作专班、挂钩联系人等。

“高新区招聘”也是去年上线的微信小程序。这个小程序纳入近200家区内500人以上用工企业,及时更新招聘岗位和企业信息;访问小程序的求职者超30万人次,他们在线了解企业、查找岗位、投递简历,实现线上招聘不漏企、不断档、不限时。去年,高新区利用“线上+线下”等各种方式和渠道,助企招聘员工超2万人,为高质量发展聚集制造业人才。

企业服务远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去年,高新区半年多收到在产企业共133个诉求事项,诉求事项涉及员工子女上学、城市管理、企业招用工、融资等方面。到去年年底前,诉求事项办结率达95%,实现了涉企事项高效闭环管理。

在贷款融资方面,高新区充分了解企业在关键时期对资金的需求,全年组织政银企座谈会7场,协助14家企业融资12.25亿元;大力推动金融与科技相融合,促成园区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共获得贷款2.8亿元,贷款额居全市第一。

完善惠企助企政策体系,也是做好企业服务的重点。一方面,高新区加大惠企政策宣贯力度,去年组织企业累计申报政策扶持资金2.71亿元,充分发挥政策红利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扩大区级政策的叠加效应。高新区近几年出台了创新驱动发展、人才优先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大型骨干企业发展、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发展等系列政策,为企业、平台、人才、技改等提供政策加持。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高新区支出4.87亿元政策奖励补助资金,用于科创、人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技改、企业融资、土地盘活等方面工作。

【三】

产业土壤肥起来 园区高质量发展当先锋

坚持“产业为魂”“项目为王”,是河源国家高新区多年的职责使命,也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植了肥沃的发展土壤。

去年,高新区全年新落户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4个,合同总投资额超113亿元。全年引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技孵化项目20个。全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效率、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具体体现在:项目经济效益更好,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均明显高于相关指标门槛。同时,项目高质量属性更强,已落户的项目不乏主板上市企业及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如禾望电气是国内风能发电逆变器领域的龙头企业,京泉华电子是国内磁性元器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此外,项目强链效应更明显,已落户投产的兴承豪科技、富博机电项目是园区龙头企业中兴通讯的核心供应商,庞度包装是今麦郎的核心供应商。新扩的新能源赛道招商见效,合壹新能、宜加新能源、强芯新能源等铝电池新能源板块项目相继落地。

合壹新能是一家拥有高比能电池领域强大技术实力的锂电池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与国内外十余家行业著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在高新区的基地满负荷可产4500万颗微型电池。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在半年内顺利完成了厂房装修、产线搭建、全面量产。其间,高新区领导多次到现场查进度、解难题,派专人跟进并向企业定期反馈进度。“我们不熟悉项目审批报备等有关业务的流程,在高新区工作人员帮助下很快就把手续办好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让我们增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今年我们将全力抢订单、提产能,争当领头羊。”除了合壹新能外,高新区的重点企业——今麦郎面品、饮品均看好今年市场形势,已经在“招兵买马”、增资扩线,冲刺新一年的目标。扎根高新区十多年的农夫山泉广东生产基地,一期保持满产、二期全力扩能、三期加速建设、四期洽谈提频。

企业在高新区安心发展、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河源国家高新区良好营商环境的“见证人”、招商引资的“代言人”。众木成林、增信增力、欣欣向荣,河源国家高新区在推动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的光明道路上跑出新的“加速度”。

【四】

惠企扶企政策多起来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创新驱动发展政策

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对申报、获评高新技术企业的园区企业,以及搬迁落户到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补助;对入选省高新技术企业年度百强企业名单的,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对通过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评价认定的,给予一次性20万元的奖励。

支持发展省级排头兵企业。对当年度成功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支持。获国家级奖的,在按省级奖补标准基础上给予两倍计发。对当年度上规上限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补。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设立研发中心、投入研发经费、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承担国家和省有关专项研发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补贴和贴息扶持等。

人才优先发展政策

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对两类人才团队提供政策保障,对国家认定的院士、专家、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除按要求配套人才项目资金外,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科研经费、生活津贴、住房保障等优惠待遇,原则上总资助经费分别不少于200万元、150万元、80万元。对国家、省认定的人才团队补助分别不少于200万元、100万元,并对成长性好和业绩突出的人才团队项目予以滚动支持。

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对在高新区就业购房的,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1万元至8万元不等;对年薪20万元以上的企业工作人员,按其实缴个人所得税中高新区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全额补助。

支持大湾区人才“候鸟”式办公。对高新区引进的六类人才,或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给予乘坐高铁往返河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费用补贴,每人每年不超过1万元。

外贸加快发展政策

推动全区外贸规模发展壮大,园区内工业企业当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每1美元给予奖励0.03元人民币;工业企业外贸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当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对比上一年度新增2000万美元以上,对其新增部分每1美元给予奖励0.03元人民币。

港澳台青年创业就业政策

出台高新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政策“黄金二十三条”,对在创业基地企业就业年薪20万元以上的港澳人才,给予个税补贴;对入驻基地的港澳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办公场地租金补贴;对获得国内金融机构贷款的港澳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贷款利息补贴,每家企业每年补贴利息最高10万元。

说明:最新的详细政策请到河源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官网查询。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