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级各部门全力拼经济
提前谋划定目标 抓早动快强落实
■今麦郎饮品(河源)有限公司今年产值将力争突破2亿元。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昨日,河源市2023年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暨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吹响了各县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比学赶超的冲刺号角,释放出“要全力拼经济”的强烈信号。精准定位发展思路,盯紧重点项目落实,做大做优主导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各县区各部门纷纷立足发展实际,动起来、快起来、跑起来,擘画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蓝图。
亮目标 晒项目 谈举措 高质量发展 县区“跑起来”
源城区
今年,源城区将积极配合市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统筹推进园区平台建设,力争全年扩园0.5平方公里以上,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实施园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计划和园区产值倍增计划,积极构建“1+N”产业集群,抓好百亿级航嘉电子工业园和60亿京东方精电显示屏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水经济产业园、低碳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差异化协同发展。
同时,加快建立区工业高质量发展调度会机制,完善重点企业培育库和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企业提优升级。推动华润怡宝、深特建工等项目加快建设,支持京东方精电、航嘉电子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易赛得电子等10家以上老企业实施技改,推动6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
东源县
今年,东源县将不断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实现县工业园三期扩园1.26平方公里,积极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创建省级(硬质合金)特色产业园;继续深入开展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加快盘活利用仙塘工业园1200亩低效用地。
同时,全力打造“3+2+N”产业集群升级版,巩固先进材料第一支柱产业地位,力促晟源永磁、联天科技等链主项目达产达效,吸引聚集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推动19个专项债项目和26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力争一季度全县重点项目14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复产,9个新开工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0%以上。
和平县
今年,和平县将积极承接“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外溢资源,在持续做优做精钢铁、腐竹、食品饮料、新材料、新医药、可穿戴饰品等“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的同时,抓好企业上规入统工作,重点培育图志科技、黎水食品、华胜塑胶等 10家企业申请上规,力争今年新增规上企业6家以上。
此外,和平县将提级建设猕猴桃、优质稻、茶叶、百香果、油茶、黄豆等“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高标准高质量推动猕猴桃、腐竹、丝苗米和油茶(跨县集群)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发建设,支持润泽食品、乐源生态等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一体化发展。
龙川县
今年,龙川县将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动景旺三期、联懋二期、宝利光电等超亿元项目达产达效,实现电子信息、建筑工业产值分别达到65亿元、20亿元;力促瑞成、穗发、合泰等重点企业上规升级,实现2023年新上规企业8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入园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11个龙川异地商会、产业协会招商联络处和深圳招商工作组作用,确保引进超亿元项目15个以上。
此外,龙川县将围绕油茶、茶叶、优质稻三大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区域农产品品牌,实现油茶种植面积43万亩、产业链总产值15.5亿元,茶叶种植面积2.5万亩、产业链总产值5.3亿元,丝苗米种植面积20万亩、产业链总产值10亿元。
紫金县
今年,紫金县将围绕“坚持制造业当家”大方向,在园区建设、增资扩产、订单服务、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落实、产城融合等6个方面下苦功、出实招,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的总目标。
同时,紫金县还将深入实施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紫金蝉茶品牌建设工程,推动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园增效,持续落实新种茶叶奖补1000元/亩政策,力争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8万亩、4200吨,茶叶综合产值突破 15亿元。
此外,紫金县还将推动县城扩容提质,高水平建设城南新区,深入实施品质县城三年提升行动,加快征地拆迁速度,完成总交付用地2000亩,加快“七木寨城郊公园”、新“三馆一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连平县
今年,连平一方面立足产业园区“主战场”,完成本年度600亩低效闲置用地整治提升行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东产业园,力争实现扩园800亩。另一方面,立足壮大优势产业,推动彬派家具等项目加快建设,光扬电子塑胶等项目竣工投产;抓好上规培育,全年新上规企业7家以上。
同时,力推省、市重点项目复工、动工,加快县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增加有效投资;强招商、上项目,盯紧惠莱特光电等在谈项目,确保新引进超亿元优质工业项目15个以上。
此外,连平将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力推进鹰嘴蜜桃国家级产业园、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申报工作,推动省级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建成投产,做大做强优质水稻、高山绿茶、鹰嘴蜜桃等优势特色产业,打响特色品牌。
江东新区
今年,江东新区将大力盘活园区闲置(低效)土地资源,力争盘活土地815亩;加快完成产业园东扩项目用地和林地指标报批,全力推动征拆工作,完成新增产业用地1380亩;加强沟通谋划,确保跨江融合发展取得实效。
同时,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创新招商模式,积极争取与20家以上行业商(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力争储备在谈项目30个,签约落地项目15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2个。
此外,江东新区加强服务保障,加快项目建设,系统分析、全面解决企业用地、审批、融资、用工等卡点、堵点问题,力促13个在建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实现竣工投产项目8个,确保上半年新开工项目7个以上。
河源国家高新区
今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将抓好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强龙头扩赛道、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增龙头扩产能、机械与模具产业强增长扩堆头;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库,大力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计划,大力引导企业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同时,明确招商重点,深化招商模式,深化资源招商,强化国企招商,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35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以上。
此外,河源国家高新区在强化服务保障和效率的同时,加强落户动工、竣工投产两个服务专班队伍建设,继续开展每周会商制度,将项目从签约至投产的建设周期缩减半年以上。重点推动快裕达等项目加快动工建设,禾望等项目3月底实现投产。
河源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
今年,河源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将坚持项目落地为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紧跟产业项目建设进度,优化实施“油瓶子”工程,加快形成以油茶种植及精深加工业为主,以预制菜、农业机械、生态畜禽、特色水果等产业为辅的生态循环农业“1+N”产业布局。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对外招商工作队及招商引资工作专班,与各级部门加强沟通交流,积极与社会团体对接,提高招商项目的“对接率”和“成功率”。
此外,将加快完善道路、污水处理及能源等园区基础设施,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提升农高区产业承载水平,吸引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助力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本报记者 梁驱远 陈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