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返乡记】目的地:湖北黄冈
团圆的饭越来越香
在中国人眼里,最浓的年味,或许就是亲情。
2022年春节前夕,在大雪纷飞中,我乘火车回到了我的家乡——湖北黄冈。对于在外打拼的我而言,每年姥姥家和奶奶家的团圆饭是最能感受年味、亲情的时刻,亲人们相聚一堂,开怀畅谈、其乐融融,让“年”的味道一下子涌上心头。每年的团圆饭大家聊的话题大多反映着亲戚朋友们这一年的生活工作情况。
舅舅:
“我现在也有五险一金了”
农历腊月廿八晚上,我和父母亲来到姥姥家准备团圆饭,一大家子人在新建好的房子里忙碌着。虽然忙碌,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晚上,大家纷纷入座,一家人便在热气腾腾的团圆饭前开始了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新的一年的展望。
“今年我们要祝贺曹总,他能走出去踏实地工作,就是进步。”团圆饭上,大家对我的舅舅在2021年主动出去务工表示赞许。舅舅在喝完一口酒后感叹道:“我现在也是有五险一金的人了。”
曾经,舅舅拥有一家模具厂,事业有成、风光无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模具行业市场小,导致厂子效益不好而倒闭,于是他“下岗”了,在家待了10余年。去年,他主动转型到一家企业上班,每个月工资有1万多元,生活重新走向正轨。
“今年暑假,我倡议大家一起带着老爸老妈出去旅游。”谈笑间,舅舅举起酒杯提议。记忆中,在姥姥家吃团圆饭,大家围在一起,畅谈各自一年来的苦与乐时,最后都会围绕舅舅在家不工作的事情进行“声讨”。但今年,团圆饭是在一片和睦、欢乐的气氛中进行。
数十年没工作还能找到好工作,得益于时代,也得益于舅舅年轻时学到的技能。席间,大家都说,如今只要肯干都能谋生立足,何况舅舅是一位好学之人,年轻时自学钻研了许多模具方面的技能。舅舅的改变,为姥姥这个大家庭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和安慰,又犹如一团火苗,悄然在家庭每个成员的心中燃起。
表弟:
务工青年计划到城里买房
道路越修越好,村容村貌大大改善,车辆越来越多……今年春节回家,听到最多的就是亲戚朋友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我的老家在黄冈东站旁边,紧邻黄冈市区,高铁的开通,为老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铁站旁,一个拥有400多户、房屋整齐划一的小区已建成,每家每户独门独院。
路通则财通。回到村里,总能听到村里年轻人在城里买房的想法。邻村的小刘就是这样。新娘进门前,要求他家在城里买房。小刘的父母凑了几十万元的首付,在城里换了新房。
大年初二,姑姑和表弟们到奶奶家一起吃团圆饭,已是我家的惯例。“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之前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食,现在平日生活里也能吃到。”对于老人而言,或许一日三餐才是生活水平最直接的印证。饭间,奶奶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但对于年轻人来说,生活却不止于此。
“现在压力虽然大一点,但是日子有奔头!”二姑聊起了表姐在城里刚买了140平方米的房子。春节前,在外务工的表姐和表姐夫在黄冈市区买房子,每月房贷6000多元。
“我也看了旁边的一个楼盘,也想入手。”表弟听完后附和着。
表弟曾是三姑的“心结”,成年后便一直有些“不务正业”,按大家的说法就是在家“啃老”。前两年结婚后生子,他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主动外出务工,去年省吃俭用存了10万元,还计划到城里买房。
过年,村子里每个家族的年轻人总会聚在一起绕着全村拜年。年轻人都很努力,有学有所成的,有常年外出打工的,还有自己在家搞运输的,几乎没有待在家里“啃老”的。一年下来,有人赚几十万元,在当地已经是平常事。经济条件好了,大家都在城里买房,生活更方便。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就近到市里的小学、幼儿园上学,上学条件更好了。
从在家“啃老”到主动外出务工再到城里购房,表弟这样的乡村青年似乎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缺少规划、游手好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信心、有了规划,更加积极、努力面对人生。他们的转变,或许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最好证明吧。(文/图:本报记者 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