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凝聚奋进力量 绘就宏伟蓝图
■市人大代表分组讨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为我市发展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昨日,参加河源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集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及草案。代表们结合工作实际踊跃发言,畅谈民生保障、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翔实,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客观总结了5年来的工作成绩,系统谋划了未来5年尤其是2022年的工作目标和思路,擘画了河源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人民至上落实处
民生福祉暖人心
市人大代表何金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整体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打通服务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能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这让她非常期待。她建议加快社区、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药房建设,提升药品供给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医看病取药的便利,实现“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的国家分级诊疗目标。
市人大代表曾洪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符合河源发展实际,契合河源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需求,展现河源成绩有质量、目标有分量、举措有力量。接下来,她将结合本职工作,履职尽责,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她建议,把《家庭教育促进法》列入河源普法体系进行规划,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落实,特别是提升“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的认知度。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激发澎湃发展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强现代农业,为和平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技术指导与培训等工作20多年的市人大代表黄春源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推动优势农产品品种培优、标准化生产等内容,为和平猕猴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开发新业态、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增添了信心。他相信,未来和平一定能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市人大代表朱醒悟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工作客观全面、目标设定务实具体、政策措施精准到位,特别是报告里提到的“聚焦增量升级,扎实推动产业兴市行动”,是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她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乡镇基层群众关于就近就业的宣传辅导,引导更多的基层群众加入到紫金生物医药产业的建设中,助推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厚植投资兴业沃土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等内容,给我们增添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市人大代表邱籼钧表示,报告振奋人心,接下来他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河源发展贡献力量。他建议市政府及源城区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引进大型优质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实惠的物流服务;同时,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商业、文化、体育等民生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园区品质,集聚更多人气,让企业在园区安心发展、快速成长。
“这是一份主题鲜明、实事求是、催人奋进的好报告。”营商环境是市人大代表缪素兰关注的重点。她表示,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相辅相成,营商环境好,就能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项目落地后能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缪素兰建议,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简化办事流程;要保持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增强前瞻性,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要关注企业家的权利保障,让企业家安心经营。
■组稿:本报记者 刘昕 梁驱远 方新苗
■统筹: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