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金三农”发动8名政协委员助力“百千万工程”实践基地

把龙川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

2025-10-31 10:14:54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谭绍丁

走进龙川连绵的山茶林,几名农村主播正在直播。镜头里,竹筐里装满圆润饱满的油茶籽,表皮泛着深褐色的光泽,旁边摆着一壶透亮的山茶油。

谁能想到,这些在镜头面前侃侃而谈的农村主播,此前还在为农产品销路发愁。如今,借着金三农政协委员助力“百千万工程”实践基地(下称实践基地)开展电商直播培训的东风,龙川不少农户熟练掌握了直播技巧,通过电商直播将自家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实践基地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以“委员企业+合作社+农户”闭环模式为核心,聚焦产业、人才、文旅、餐饮等关键领域,通过多方联动、品牌共建、数字化赋能等举措,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为龙川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政协动能”。

筑牢协作根基 打通产销链路

实践基地召集人、龙川县政协委员、广东金三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袁明说,实践基地的设立,源于对龙川优质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困境的关注。为切实破解难题,实践基地挑选8名政协委员,分别聚焦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电商直播、文旅策划及政策对接五大专业领域,实现优势互补。

不同于简单的人员拼凑,实践基地采用“项目制”联动机制,如推广龙川山茶油时,品牌营销委员牵头制定策略,供应链委员把控品控物流,电商直播委员负责线上推广,各环节无缝衔接。同时,实践基地建立双重保障机制:推行月度轮值主席制度,8名委员每月轮流牵头主持工作,确保责任到人;依托金三农现有团队设立办事处,由专职人员处理日常联络、数据统计、农户对接等事务性工作,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在产销链路打通方面,实践基地推出“委员企业+合作社+农户”闭环模式,构建从田间到市场的完整链条:作为核心的委员企业,金三农承担市场分析、标准制定、品牌包装、渠道搭建等四大职能;合作社发挥纽带作用,组织分散农户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统一采购种苗、化肥,统一开展技术培训,破解农户单打独斗的短板和困境;农户只需按照标准专注种植,无需担忧销路与价格。

为保障农户收益,实践基地还推行“保底收购+市场分红”机制。企业高于当地市场价收购达标农产品,为农户锁定基本收益;产品销售利润超出预期,农户还能参与二次分红,共享发展成果。2024年夏季,实践基地通过该模式销售丝苗米超过20万斤,农户亩均收益提升约30%。同时,采收期还为当地创造近100个临时就业岗位。

拓展多元路径 赋能乡村振兴

在筑牢基础后,实践基地进一步从渠道与品牌两端发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龙川农业从“有量”向“提质”转变。

在渠道建设方面,实践基地重点打造共享直播基地,助力农户从“不懂直播”向“主动直播”转变。为消除农户对直播的陌生感与畏惧心理,实践基地通过“三步走”帮助农户转型:挑选年轻新农人培训树立标杆、开发“村播三步法”极简教程降低门槛、建立“委员+成熟主播+农户”陪跑机制助力成长,让农户从“怕镜头”变为“玩直播”。今年上半年,实践基地共培育农村主播30余名,累计直播200余场,线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以上,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半径。

在品牌建设方面,实践基地重点打造“龙川山茶油”区域品牌,从故事赋能、渠道拓展、产业融合三方面入手,推动龙川山茶油从普通食用油升级为“健康伴手礼”,将山茶油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同时,积极探索“山茶油观光工厂+乡村旅游”模式,开发山茶油香皂制作、山茶果采摘等体验项目,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今年以来,“龙川山茶油”系列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近50%,平均单价提升25%,品牌溢价初步显现。

此外,实践基地还积极推进“龙小政文旅手信盒”IP产品打造,助力农户既“种得好”也“卖得俏”。

    上一篇:问出发展路径 抓好监督落实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