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广工“泉心禾力”突击队到东源县康禾镇:

围绕“四色”资源 书写青春答卷

2025-08-22 10:08:54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田红秀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东源县康禾镇的乡野间涌动着青春热潮。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发展,日前,广东工业大学“泉心禾力”突击队到康禾,围绕当地“绿色、红色、古色、特色”四色资源开展实践,在生态调研、文旅探索与数智赋能中,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交出一份生动的 “百千万工程” 实践答卷。

【红色传承】绘就振兴底色

7月14日,突击队前往康禾镇曲龙村,探访河源县第一个中共基层组织曲龙党支部旧址。在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地标里,队员们通过实物陈列与详细讲解,沉浸式聆听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厘清康禾红色文化的传承脉络。

“青年不仅要传承红色精神,更要让红色成为乡村发展的‘精神引擎’。”基于这一思考,突击队结合康禾红色底蕴,探索“红色+”融合路径——将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深度绑定,设计专属红色研学路线,挖掘红色资源的经济与文化双重价值。

【绿色守护】释放生态红利

7月9日,突击队走进康禾国家森林公园,化身“生态调研员”开展实地调研。穿行于葱郁林海间记录植被分布,循着潺潺溪流追踪生物踪迹。同时,与村民促膝长谈,收集与生态相关的人文故事,让生态观察与文化感知深度交融。

队员们还走访了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保护区分级管理、温泉保护性开发等举措,阐释“生态优先不是放弃发展,而是找到共生路径”理念。

【古色焕新】激活文化潜力

7月13日,突击队走进仙坑村,开启古色文化探寻之旅。在标志性建筑八角楼内,队员们穿梭于古院落间,细致观察建筑结构特征,聆听背后的宗族故事与建筑智慧,感受古村文化厚度。

为激活古色资源价值,突击队提出“古建研学+民俗体验”宣传模式:通过挖掘古村遗产内涵、讲好历史故事,让游客在游览中与历史对话、感知文化传承,既能守护文化根脉,也为“古色+”融合发展凝聚动能。

【特色深耕】赋能乡村振兴

在特色资源开发上,突击队聚焦康禾温泉与康禾贡茶两大核心,精准破题产业升级。

7月14日,队员们走访塘角、汤田等地的温泉民宿与度假村,围绕客流量变化、温泉利用模式、水质保障等开展调研,了解康禾温泉“健康密码”,提出推动“温泉+康养”从“体验式”向“专业化”转型,明确差异化发展方向。

7月11日至12日,突击队又将目光投向康禾贡茶:拍摄记录采茶、杀青、揉捻、干燥等传统技艺,调研茶叶种植规模、生长环境与产业模式,与茶农共同探讨品质提升与品牌打造。通过挖掘“特色+温泉”“特色+茶”的品牌潜力,助力康禾以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数智赋能】擦亮小镇名片

实践期间,突击队还以数智化手段为康禾“四色”资源赋能:通过无人机航拍与地面跟拍,全景式记录红色旧址的庄严、森林公园的苍茫、八角楼的古韵与温泉民宿的温馨,用镜头捕捉康禾的生态之美与文化之韵。随后,精心剪辑素材,融入产业规划、文旅推荐等“干货”信息,制作“四色”宣传片与宣传册,并在短视频平台同步发布内容,借助数字化渠道让康禾“四色”资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从红色传承筑牢精神根基,到绿色调研守护生态底色,从古色探寻激活文化潜力,再到特色深耕与数智赋能助力产业升级,这支青年队伍用实践解码康禾“四色”发展密码,成为“百千万工程” 中青春赋能的生动缩影。

    上一篇:增强妇女法治意识 促进法治乡村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