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大系统建好用好产业、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
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邹菡萏
8月8日,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机制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召开首场专题会。会上,联席会议成员及人大代表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小组成员、专家学者、企业和研究机构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实践经验与行业洞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高质量意见建议。
此次会议的召开,既是对前期探索的总结提炼,更释放出市人大常委会以创新履职服务产业大局的鲜明信号——立足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一重要平台,将代表履职深度融入产业发展脉络,正成为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抓手。
立足产业建站 赋能发展大局
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命脉所系。建立人大代表产业和行业联系点,是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优势、创新履职方式,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探索。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联络站点布局优化与功能升级,将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融入产业生态中,进一步拓展代表履职的场景维度与实践深度,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目前,全市已高标准建成包括河源市电子信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内的20个产业、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些联络站紧扣人大职能定位,聚焦产业发展痛点堵点,构建起“日常接待+定期调研+企业走访”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保驾护航、蓄势赋能。
在地方层面以联络站“链”动产业发展的实践初显成效之际,省人大常委会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持续加码、支持举措愈趋精准。近期,省人大常委会印发了组建省人大专业代表小组的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按照工作需要、专业特长编入代表小组,更加深入、具体、经常地参加人大立法、监督相关工作;同时印发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产业联络站作用的通知,要求推广“联络站+代表专业小组+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相关企业+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把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的优势。
为推动省人大常委会部署要求在本地落细落实,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作用,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因地制宜组建河源市人大代表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小组,积极组织调研、视察等活动,依托市电子信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熟悉产业、具有较强履职能力的代表开展小组活动,精准收集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推动解决产业发展的实际难题,把基层声音转化为政策建议。
聚焦重点产业 精准履职发力
电子信息产业既是广东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河源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1+3”产业,其中首位就是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市电子信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自2023年3月成立以来,围绕如何更好激活代表联络站功能,充分利用建在“链”上的优势,将人大代表履职触角延伸至企业一线,通过举办“双月10日”代表接待日活动、设立网上联络站、定期组织专题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链”内人大代表以及行业代表的深入交流与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电子信息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并定期梳理收集到的企业、群众意见和建议,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转交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办理,促使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尽快解决。
与此同时,联络站注重调研成果的深度转化,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供市委决策参考,从全产业链视角系统研究产业现状,在接待日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涵盖战略规划、目标设定、实施路径等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具体建议,第一时间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助力培育产业亮点与产值增长点。
如今,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推动指导下,联络站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作用正日益凸显,支持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05.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56%;今年上半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74.78亿元,发展态势良好,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成。
拓展多元实践 激活发展动能
在河源,人大代表联络站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实践俯拾皆是。
龙川县制造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到工业园区调研时,了解到景旺电子、丹尼玩具等重点企业存在“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驻站代表依据调研所得实际情况,提出了积极拓展引才渠道、提供精准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多项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当地人大和政府部门积极响应,在各方之间构建起有效的联动机制,大力推动建议落实工作。
今年以来,龙川县工业园人大代表联络站联合县工业园管委会、县人社局,充分利用县工业园用工服务中心平台,通过“定制化”招聘会、校企合作订单班等形式,帮助企业招聘2500人。根据代表建议,园区开展青年联谊、趣味运动会、免费体检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联青桥梁,留住青年人才300余人。
东源县工业园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梳理出企业在政策解读、审批流程等方面的共性咨询需求,并形成专项报告。东源县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企业关切,迅速组织县发改局、自然资源局开展“惠企政策进园区”宣讲活动,为园区企业提供办事流程指导,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基础信息保障。
依托产业属性优势深耕细作,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高效转办—协同处置—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链条……如今,全市20个产业、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既是倾听民意的“前哨站”,更是破解难题的“服务站”、推动发展的“加油站”,实实在在推动更多代表力量、专家智慧、企业声音转化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人大方案”,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澎湃的“人大动能”,成为“小站点撬动大产业”的生动实践样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