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顺天镇探索“山上”换“山下”路径
唤醒“沉睡耕地”2765亩
○本报讯 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肖嘉伟 记者昨日从东源县委改革办获悉,近年来,东源县顺天镇积极推进“小田变大田”和林耕空间布局优化,创新性提出“山上”换“山下”优化路径,通过3个方面发力,有效解决了“陡坡耕地与平原林地布局错位”和“承包耕地细碎化”等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问题。
据悉,顺天镇调出林斑面积1662.6亩,新增长期稳定利用耕地2765.8亩,耕地面积占比从原来的40.45%提升至78.3%,形成集中连片耕地和林地7979.08亩,耕地连片程度由建设前的平均图斑耕地面积17.54亩跃升至60.69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后续产业规模化发展筑牢基础。
打通林耕置换“堵点”,描绘“山田相宜”新画卷。顺天镇结合林耕置换政策要求,摸清资源明底数,有序推进宜耕平原农用地整治复耕和宜林陡坡地绿化修复,开展宜耕林业林斑、宜林陡坡耕地、宜林其他地块潜力调查评价工作,摸排出25度以上陡坡非林斑面积约0.23万亩,6度以下林斑面积约1.5万亩,精准掌握“山上耕地、山下林果”等农业空间错配问题;搭建以村级合作社为核心的土地流转平台,建立健全土地流出、流入两方及镇村集体奖补机制,合作社统一调配、整理和对外发包,将农户分散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全镇目前累计流转土地5万余亩;科学编制林耕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方案促盘活,分类调整土地性质,优先将坡度6度以下且与周边耕地相邻的林地或园地恢复为耕地、共调整约2400亩,25度以上耕地及难以稳定利用的宜林陡坡耕地绿化还林、共调整约30亩。
开启群众参与“热点”,激活“强村富民”新动能。顺天镇明确承诺“土地流转收益不降低、林地补偿标准不下降”,全面争取群众支持,推动50余户接受补偿标准和林耕置换;托底惠民保收益,严格执行“现有流转收益基数不变”政策,涉及林地调出管理的,补偿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15%,从源头上消除群众后顾之忧;带动就业促增收,引导农民以投工投劳、参与管理等形式融入整治区建设,累计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工程施工及后期管护300多人次,新增稳定就业岗位200多个,实现“家门口”就业。
把握产业发展“落点”,塑造“经济增长”新优势。顺天镇充分利用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耕地和林地,贯通“资源整合—资本导入—产业升级”全链条发展。精准招商育龙头,实施“项目建设+精准招商”双轨推进策略,已引入广弘国鸡等10余个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达70亿元。借智登高强合作,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课题试验基地”,在整治区落地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作物品种改良等科研项目2个,推动种苗培育、循环农业技术应用等2项成果转化。扩展链条创效益,配套发展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引入供港蔬菜企业打造面积1900亩的大湾区生鲜供应基地,构建“现代农业技术+高效循环体系+港澳供应链”模式,首期470亩设施大棚番茄获得明显经济效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