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藏高原到万绿湖畔:
一位博士的“筑梦”之旅
■本报记者 谭绍丁
“能够用我的专业能力为河源文旅产业发展作出贡献,我感到很荣幸,也期待更多英才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到河源追梦、筑梦、圆梦。”回想起过去三年的工作经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产业发展科科长曹源感触颇深。
曹源是青海人,博士毕业于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是2022年我市首届“百名博(硕)士党政储备人才引育工程”引进的人才。入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后,他迅速融入团队,成为推动河源文旅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三年时间里,曹源从“引进对象”成长为河源市文旅“产业尖兵”,他的蜕变之路,恰是河源人才政策成效的生动注脚。
人才助力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成功创建,离不开各级各类人才的倾力付出。”万绿湖风景区相关负责人回忆,近两年来,曹源和同事们不仅利用专业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对外宣传,积极推介河源旅游和万绿湖风景区,更是在创建工作攻坚期扎根景区一线,深入研究上级反馈的整改意见,细化任务清单,对标评定标准,认真协助景区整改提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间,曹源积极对接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等单位,助推2024“生态河湖·美丽中国”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万绿湖畔成功举办,有效提升了河源“六色”文旅品牌知名度。同时,他还积极对接国际组织、海外旅行商,参加国际行业会议,持续发出“万绿湖声音”,推动河源文旅资源走向世界,让“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成为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不仅如此,曹源还创新开展跨部门协作,促成“万绿湖水文化科普馆”项目落地,开创“景区+水企+政府”三方合作共赢新模式。在合作期间,他大胆创新,结合“科普馆”落成的有利契机,引入企业优质宣传资源,借“他山之石”有效提升万绿湖媒体曝光率。同时,他还积极策划品牌营销活动,联合企业推出“万绿湖特标水”,让更多消费者通过快销产品了解河源、认识万绿湖,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024年12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万绿湖风景区榜上有名。争创8年,万绿湖风景区终于梦圆5A,河源文旅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引才育才
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一座城选择一个人是信任,一个人遇到适合的城是幸运。”谈及选择河源的原因,曹源坦言,河源吸引他的不仅是“万绿湖映蓝天”的生态画卷,更是一套立体化的人才服务体系:从专项补贴到住房保障和家属安置,从跨部门交流到一线实践平台,政策既解决后顾之忧,又铺就成长通道,真正做到了“敬才、惜才、爱才、用才”,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来河源追寻人生理想。
“组织不仅信任我们,更愿意把‘硬骨头’交给我们。”曹源告诉记者,组织为他提供了在经济发展第一线实践锻炼的宝贵平台,让他在基层实践中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将学历转化为能力。他说,这种“实战练兵”模式,能够将知识储备与基层工作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文旅升级等一线战场淬炼成钢、快速成长。
从青藏高原到岭南水乡,曹源的经历印证了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力量。在他看来,河源的发展潜力远未被完全挖掘:“这里既有绿水青山的底色,也有开放包容的胸怀,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的进一步完善,河源必将成为大湾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今,行走在河源,既能遇见万绿湖畔的生态之美,也能感受到人才政策激发的创新活力。正如曹源所说:“在这里我深切体会到河源对引进人才的关心关爱,也坚定了自己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在这片土地上,我谱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河源的未来,也必将是人才与山水共美的时代新篇。”他相信,随着“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的深入实施,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在河源找到人生方向、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