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跨越山海帮扶 助力振兴乡村

2024-11-28 10:21:57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陈星

近日,“山海相邀深河情深”全国主流媒体河源调研活动启动,中央、省、市3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走进连平县溪山镇东水村开味缘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消费帮扶平台(下称深河消费帮扶平台)、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实地感受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销售、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带来的成效成果。

今年以来,深圳推动河源16家企业的29个产品获评“圳品”,推动河源新增粤港澳“菜篮子”基地2个,92家优质企业获得“2023年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称号,推动3款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款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布局“深圳农场”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踏入开味缘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下称开味缘),尽管正值初冬,现代农业恒温智能大棚内仍是绿意盎然,菜苗郁郁葱葱。

作为我市5家获评“深圳农场”的企业之一,开味缘于2018年经深圳市南山区引进,在东水村建设蔬菜示范园基地,发展现代农业。该基地种植面积300亩,恒温采摘馆、科普馆、萌宠乐园等近5万平方米,主要生产五彩小番茄、奶香草莓、芥蓝、油麦等数十个品种蔬果,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5万元固定分红,为本地村民提供30多个工作岗位。

开味缘是深圳在河源布局“深圳农场”的一个缩影。“深圳农场”立足被帮扶协作地区的农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深圳在科技、设备、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劳动力等优势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先进模式和公共品牌。

去年9月,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下称深河指挥部)和深圳对口帮扶协作驻连平县工作队的推动下,该示范园紧锣密鼓开启“深圳农场”创建和建设工作,同年12月底成功创建“深圳农场”。目前,该基地九成以上的产品供应深圳,包括中小学以及大中企业的午餐或食堂等,园区年产值达900万元。

“深圳农场”计划启动以来,多家深圳企业在河源开展示范创建,与当地企业合作,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共同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2023年已认定的47家“深圳农场”中,河源有5家。

搭建消费帮扶平台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在河源市铭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河消费帮扶平台的农产品展销中心,展厅内陈列着大米、茶叶、茶油、花生、板栗等各类河源优质农产品,部分产品已成功认定为“圳品”并销往大湾区。

如何拓宽河源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河源优质农产品“融湾”“融深”?今年以来,深圳、河源多个部门重点推进深河消费帮扶平台认定工作,通过有关程序认定河源市铭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汇万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河源市星空传媒有限公司为深河消费帮扶平台,进一步推动河源优质农产品“出山入湾”,打通开拓深圳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该平台负责人黄彪介绍,企业积极利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的政策,搭建一体化运营平台,从多方向、多维度宣传推广河源的优质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把河源特色产品进行品牌整合,统一推向深圳乃至大湾区。

同时,围绕河源“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和预制菜产品等6大优质特色产品进行展销,通过试吃、品尝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动产品销售,充分展示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在粮油、蔬菜、水果、茶叶等方面的特色和发展成果。截至目前,深河消费帮扶平台运营企业销售总额达283.74万元。

农文旅融合发展

助力富民兴村

在水背村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工人们将采摘的百香果倒入数字化机器分选以达到去劣存优效果,之后色泽鲜艳、表皮光滑、个头均匀的果子装箱后销往全国各地。

深圳驻和平县大坝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张亚国表示,工作队积极推动当地农业产业与旅游相融合,吸引了广东古树缘生态农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落户水背村,投资打造了集300亩百香果种植示范园、花海观光、水果采摘、亲子游玩于一体的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采用“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年产黄金百香果约680吨,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20万元,解决了附近农民稳定就业35人,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种植百香果。

据悉,深河指挥部大力推进水背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挖掘传播阳明文化,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帮助当地挖掘特色优势,在水背村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拓宽经营项目,积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富民兴村。截至9月底,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88万元,预计全年将突破100万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