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生态好水引来经济活水

河源以产业园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

2024-11-24 09:10:00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华润怡宝(河源)饮用水生产基地。邓宇权 摄

□本报记者 雷宇烁

今年以来,河源以产业园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生态优势为基础,加快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通过做强园区建设、释放政策红利、完善平台规划等一系列举措,河源正逐步将生态好水转化为经济活水,吸引了农夫山泉、今麦郎、华润怡宝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

在河源国家高新区、源城区片区规划建设总面积8.3平方公里的水经济产业园,围绕打造全国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

强化园区建设

推动招商引资

走进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食品饮料产业园的水经济科技产业孵化基地,标准厂房排列有序,厂房内生产线忙碌而有序,工人们正专注地操作着各种设备,生产出一瓶瓶清澈的水饮料和各式各样的食品。在这里,粤赣、惠河、广河等高速公路及205国道傍区而过,赣深高铁直达深圳,交通便利。

一湖碧水,是支撑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自然禀赋。河源坐拥华南最大、水质最优的人工湖——万绿湖,湖水来自青翠的山林,清澈、纯净、无污染,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为此,园区接入了万绿湖直供原水,为企业提供优质生产用水,保障企业拥有优良的生产原料资源。

良好的园区保障推动着招商引资工作的落地。一方面,河源突出重点推进产业链招商,认真梳理产业链龙头企业、核心产品谱系,绘制产业招商路线图和产业链全景图,建立《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目标企业清单》,通过以商引商、以链引商、联合招商、集中招商等方式,持续引进品牌优、效益好、规模大的食品饮料企业落户产业园。另一方面,河源持续优化企业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市领导同志联系服务产业项目工作机制、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工作机制、工业项目月调研工作机制作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提供安心、放心、舒心的发展环境。

释放政策红利

支持产业发展

“从2023年9月开工,至2024年4月投产,仅仅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近日,谈及项目在水经济产业园的落地过程时,广东紫泉饮料河源万绿湖生产基地项目人事经理钟美施表示,落户河源后,他们深切感受到了河源各级部门真心为企业服务,协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需求,这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面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政府也需要进行服务升级。为打造水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全力打造全国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示范区,河源提前部署谋划,《河源市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明确将水饮料及食品列为现代农业与食品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培育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推动食品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同时,河源深入实施《河源市发展水经济产业若干政策措施(试行)》,面向在水经济产业园从事软饮料、酒等食品饮料生产制造企业,在用地、用水、用气、投资、技改等方面实行优惠奖补,按照企业贡献给予相应资金奖励,并建立完善物流、住宿等服务配套设施,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全心全意为落户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在河源投资兴业的积极性。

在优良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河源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朋友圈”愈发壮大,汇聚了农夫山泉、今麦郎、华润怡宝等知名企业。记者从河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今年1月至10月,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6.25%。

完善平台规划

推动集聚发展

为进一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持续发展,接下来,河源将以完善产业园平台规划建设为抓手,推动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为完善产业承接平台规划建设,河源将在河源国家高新区布局发展水经济产业园的基础上,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布局,规划建设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园区,着力打造面积更广阔、承载力更强的产业发展平台。

为推动产业招商提质增效,河源将结合全产业链发展需要,围绕产业链上游的农产品供应、产业链中游的生产配套、产业链下游的食品饮料生产知名企业等产业链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多措并举强化招商引资,开展精准定向招商、以商引商、活动招商,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引进更多优质企业。

为加速促进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河源将壮大现有企业规模,推动现有签约项目转动工、动工项目转投产、投产项目早达产。加强产业链节点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推动本地农业原料与食品饮料加工深度融合,引导企业生产与农业种植实现供需对接,保障产业链健康完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