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示范带”串起“振兴链”

河源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2024-11-23 09:40:00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春沐源小镇。源城区发挥春沐源等龙头企业效应,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文:本报记者 陈星

■图:本报记者 冯晓铭

走进河源乡野,映入眼帘的是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远处,群山环抱,山水相依;田间,阡陌小路交错相通;近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正悄然改变着河源乡村的面貌。

近年来,河源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围绕“一区四带”总体布局,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沿线地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呈现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去年,东源县“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获评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

产业带动 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在源城区埔前镇高围村的五指毛桃产业园里,一株株半人高的五指毛桃叶子翠绿、茎秆挺直,长势良好。作为源城区“蔬香田园·静谧山水”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亮点项目,河源市耕耘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效盘活高围村闲置土地,创建五指毛桃产业园,通过流转、入股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超20万元,辐射带动劳动力就业近100人。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源城区依托示范带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培育了坪围村兰花基地、上村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高围村五指毛桃基地、埔前村乐心农场、陂角村蔬香园等一批“公司+基地+农户+旅游”综合性强、产业链长的主导产业,推动发展强农富民美丽经济。2023年,示范带沿线五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23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农业产业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快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不断延伸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在做强特色产业的同时,我市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提升产业和服务品质为主线,推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向示范带聚集,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目前,示范带内共培育国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和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

文旅融合 走出特色之路

坐落在大桂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春沐源小镇依山而建,群山涧溪环绕,生态风光旖旎。依托自然生态风光,小镇内打造了休闲垂钓、溯溪探险、水上乐园等各种娱乐项目,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为游客带来了宁静又放松的体验。在打造“蔬香田园·静谧山水”乡村振兴示范带时,源城区加快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春沐源等龙头企业效应,依托示范带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延伸发展民宿、文旅等新业态,全面推进五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位于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的阮啸仙故居、闻啸轩学堂蕴含深厚的红色文化,以阮啸仙故居为核心的红色历史文化游线路成功入选首批“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每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东源县立足特色优势,深入挖掘“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丰富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打造了南园古村、苏家围等系列文化旅游胜地。

得益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河源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十足。今年以来,河源坚持市场运营思维开展示范带建设,深入挖掘示范带内各乡镇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等特色资源,通过特色产业、文旅融合、乡村旅游等方式,串珠成链打造12个优质旅游景点和4条精品旅游线路,辐射带动周边经济,以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示范带提质升级。

环境整治 扮靓乡村颜值

沿着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的村道漫步,两旁的农田经过整治后整齐划一,显得平坦开阔。农田里新建的厌氧池将村里的生活污水收集起来,经处理后浇灌农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村里的农房都换上了“新衣”,戴上了“新帽”,整个村庄焕然一新,充满生机。

陂角村沿路的农田属于村民的自种地,之前因为随意垦种、乱搭铁皮棚,比较脏乱。今年,源城区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制定了《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以铁皮棚整治提升和房屋外立面改造两大工作为重点,探索实行“四出”模式,以多元投入为镇村“颜值”“品质”提升注入强大社会力量动能,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埔前镇城乡风貌提升攻坚工作共计完成333户,拆除铁皮棚及广告牌等临时建筑92户,铁皮棚改造美化93户,外立面提升改造目前已完成210户。

聚焦“百千万工程”,河源内外兼修提升示范带的乡村风貌。我市融合产业发展、地域特色,深入开展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农房风貌不断提升,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带动建设美丽宜居村97个、特色精品村24个。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形成“以镇带村、以村促镇”发展格局,切实改善和提升示范带内村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