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我市“百千万工程”实施情况开展首次专题询问

执专题询问“监督利剑” 解“百千万工程”发展难题

2024-11-12 10:23:21 来源:河源日报

8e2a948b40ecf3347cfdaa0a12d39b0c_hyrbs1112003_001_01_s.jpg

■市委提出了加快培育打造产值超100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图为和平县古寨镇水西村丝苗米种植基地迎来丰收。

8d80ca882d6dd89bd384d4da5e6cb620_hyrbs1112003_001_02_s.jpg

■昨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围绕我市“百千万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昨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围绕我市“百千万工程”实施情况开展首次专题询问。在这场“大考”中,由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组成的“考官团”用一个个直击要害的问题询短板、问差距,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考生”则实事求是地答对策、找措施。一问一答间,展现的是新时代人大用好“监督之剑”的恪守职责,体现的是政府职能部门为民利民的责任担当。

深入调研查实情 确保“问得准”

专题询问是人大履行监督职责的有效载体,专题询问的问题都是事关发展、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聚焦“头号工程”,首次专题询问应该问什么?怎么问?功夫就要下在“问”前。

为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利剑”作用、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今年8月底,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并制定《关于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明确,要重点围绕我市在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功能、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绿美生态县域、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城乡综合改革、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等十方面的工作情况开展调研,并对调研、询问等各个环节作出具体安排,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

《方案》印发后,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专题询问各项准备工作,并在9月中下旬组织6个专题调研组,由常委会副主任及秘书长分别率领相关专(工)委、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市人大代表,前往各县区开展多角度、多层级、全方位的调研,倾听一线声音,详细了解有关工作情况,同时多渠道广泛征集各县区、各级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全方位吸纳民意、汇集民智。

有调研才有发言权。调研中,县域产业基础薄弱、要素保障仍需强化、人居环境亟需改善、公共服务短板较多、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一个个痛点问题被揪出。调研结束后,调研组仔细整理分析收集来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存在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谨慎细致地进行研究讨论和层层筛选,最终形成调研报告,确定专题询问内容。

直击痛点不绕弯 确保“问得透”

专题询问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从深入一线调研到认真收集问题,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组织下,6个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进入“考场”,一场求实问效的专题询问拉开帷幕。

“当前,我市县域产业基础总体薄弱、主导产业不够突出。请问市发展改革局,如何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推动县域有效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重点推进园区建设和先进制造业‘1+3’产业发展,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谭台哲率先发问,点出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短板。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抓好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提升营商环境、重大项目谋划三方面工作,具体措施为进一步健全产业有序转移政策机制,加快构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体系。同时,用好省的扶持政策,在重大项目布局、用地、用林、用能等方面争取省的奖励和支持……”市发展改革局局长谢海航坦率应询,措施明确。

“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市委提出了加快培育打造产值超100亿元的生态畜禽以及超50亿元的油茶、丝苗米和茶叶为核心的‘1+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但当前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和难度,请问市农业农村局,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加力提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何伟光提出问题。

“对市委提出的现代农业产业‘1+3’目标,因受基础和条件因素影响,压力确实比较大,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实现这个目标。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集标准化设施、规模化高效、生态化循环、全产业链于一体的畜牧业,力争实现今年大型规模生猪养殖场出栏肉猪101.4万头,全市生猪出栏达到160万头以上,另外还会通过加快补齐生产设施短板、推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以及推进油茶良种化等举措,推动油茶、丝苗米和茶叶产业增产增效。”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邓春华认领问题,态度诚恳。

“我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民宿产业布局点多线长,缺乏资源整合,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主题特色不够鲜明,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请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凌金文指出了我市在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的不足。

接过话筒,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曾永贞直面短板、不遮不掩:“上述所指问题客观、公正,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乡村旅游点之间缺乏联动和互补、部分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深度和广度、基础设施配套步伐放缓、乡村旅游整体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对此,将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丰富旅游业态,完善基础配套,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快推动农文体旅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贡献力量。”

在接近2小时的专题询问中,7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直截了当、直奔主题的提问,从宏观政策到具体举措,从制约瓶颈到难点要点,简单明了地道出阻碍我市“百千万工程”实施的“病根”与要害。

市发展改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等7个部门负责人一一应询,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客观查摆不足,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答出了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落实决心。

照单全收抓整改 确保“落得实”

专题询问始于“问”,而不止于“答”,更注重“果”,只有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一环套一环,人大监督的“闭环效应”才能真正凸显。

专题询问结束后,副市长曹建忠立刻作出表态:“开展专题询问是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监督支持,既是鞭策也是鼓励,对全市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专题询问提出的整改问题,市政府将照单全收、认真研究、落实整改,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同时,市政府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扎实做好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持续加强建议意见的跟踪问效,加快推动询问成果的有效转化,大力营造‘百千万工程’的良好氛围,推动县域经济有新提升、镇域经济有新突破、村集体经济有新增长、城乡环境有新面貌,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迈上新台阶。”

询问就是推动,回答就是承诺。通过专题询问现场一问一答的形式,既问出了深度和要害,也答出了责任和承诺。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叶春球现场要求,市人大常委会要将本次询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连同会议审议意见一并印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解决;要把跟踪监督这次专题询问整改落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牢抓好,对整改问题实行销号管理,形成监督闭环,切实把专题询问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全市各级人大要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认真谋划明年工作,要从支持和服务的角度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引导全市8000多名人大代表当好“百千万工程”的“战斗员、宣传员、监督员”,形成齐心协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推动我市“百千万工程”走在前列,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我市推进“百千万工程”成效

★关键词

县域经济

2023年度广东省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工作考核我市获评良好等次。2024年1月至8月,河源市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37.8亿元、增长2.7%,规上工业增加值139.49亿元、增长8.21%。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2个“1+3”产业集群开展精准招商,全市新签约项目178个、投资总额359.44亿元,其中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33个、投资总额285.78亿元。

★关键词

生态旅游产业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市接待旅游人数819.02万人次、增长6.34%,实现旅游总收入81.09亿元、增长6.49%;完成民宿登记276家,义合镇被评为省乡村民宿示范镇,杨家小院等8家民宿被评为省乡村民宿示范点;“我在万绿湖有棵树”小程序,认捐金额近16万元,带动民宿消费60余万元。

★关键词

绿美生态

94个市有关部门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赣深高速沿线5个镇(街道)的绿化提升,共绿化里程34.38公里。截至2024年9月底,全市完成广龙高速、广梅汕铁路等森林景观提升(含林分优化、森林抚育)长度323.64公里;上半年林业产值12.93亿元、增长12.1%。

★关键词

现代农业

2018年至2022年,我市共获批创建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创建总数位居全省第四,18个省级产业园共聚集了农业龙头企业53家。截至2024年9月底,全市完成油茶新造9.76万亩、低改2.99万亩、抚育1.86万亩。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全市在达到干净整洁基础上,创建美丽宜居村925个、特色精品村67个;实现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4000人以上村办规范化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硬化村内道路582.4公里,硬化率达90.34%,1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底化路;建成长者饭堂39家,惠及老年人9.4万余人次。

★关键词

要素保障

全市产业园区同步开展用地整治提升行动,主平台范围内三个园区累计盘活存量产业用地6700多亩;加快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选定东源县船塘镇及柳城镇共1300亩田地开展“小田并大田”试点,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项目建设。

■制图:吴丹

短评

强化监督效能

推动“头号工程”落地见效

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就“百千万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了首次专题询问。在此次专题询问中,市人大常委会对“百千万工程”紧扣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绿美生态建设、要素保障等关键领域,对市直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既专业又贴近实际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常委会对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更为“百千万工程”在我市的深入实施注入了强劲的监督动力。

“百千万工程”是省委部署的破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全局影响。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肩负着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监督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因此,用好专题询问“监督利剑”,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是落实省委、市委部署,服务中心大局的必然要求。通过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不仅掌握了政府工作的最新动态,还精准地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后续的监督整改与政策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明确的方向。

推进工作和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是专题询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监督实效则是专题询问的“生命”之所在。通过此次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全面地掌握了我市“百千万工程”实施情况。

紧盯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痛点,聚焦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必将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目标方向,创新督导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质量推进。

■组稿:本报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邹菡萏 ■摄影:本报记者 林科

    上一篇:推动农工党事业迈上新台阶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