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向“绿”履职 绘就绿美河源新画卷
——我市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专题视察侧记(一)
前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我市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围绕“绿美河源生态建设”这一主题开展专题视察。带着问题、怀着期许,80多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用“听、看、思、议”的方式,把准我市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脉络,提出一句句推动绿色生态发展的金玉良言。
在一天的时间里,代表们分6个小组深入各县区,分别视察了河源国家高新区白鹭岛公园、源城区“人大代表林”、东源县仙塘公园、连平县绿美生态建设点(金融林)、和平县古树森林公园、龙川县鹤市镇河布村(广东省森林乡村)、紫金县紫城镇客茶谷等地,并走进各地人大代表联络站,听取群众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绿美植树的后续管护、加快美丽庭院建设的意见建议。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每一片青绿,都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委 “1310”具体部署,创新“1333”(即锚定一个目标、构建三项机制、做好三篇文章、实现“绿富美”三提升)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六大行动”的有力彰显。
一组组数字见证了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成效:完成林分优化33.17万亩,森林抚育25万亩,新造林抚育19万亩;完成“河力绿美”县镇村绿化193.61万株;组织全市约8.75万人参加2518场次义务植树活动,成功建设义务植树基地9个、主题林611片;为全市2278棵古树名木购买保险,在保率100%……在各级各部门的强大合力下,全市通过强化造林绿化管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加强县镇村绿化技术指导及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有力的行动举措,推动绿美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日益厚植的生态底色,离不开全市各级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久久为功的有效监督支持。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多聚并措打好人大“立法+监督”组合拳,交出了一份人大为“绿”履职的优秀答卷。
坚持以立法为引领,法治护绿。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先后制定实施《河源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河源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今年又启动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立法,为守护河源青山绿水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以监督促落实,刚性护绿。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年听取审议市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围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专项监督,开展《广东省森林防火条例》《河源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执法检查,督促政府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擦亮河源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坚持以代表聚合力,全民护绿。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以绿美生态建设为主题开展代表主题活动和专题视察活动;成立全省首个绿美生态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今年3月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书,并组织各级人大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截至目前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共植树7.8万多株,建设“人大代表林”190多片。
从立法保障到执法检查,从专题视察到回访督促……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法治之名、人大之力,打好依法履职系列“组合拳”,不断推动绿美河源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聚焦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组织各级人大对绿美生态建设开展联动监督,依托代表主题活动和代表联络站等有效载体,持续奏响河源绿美乐章,为河源加快建设绿色崛起示范区提供坚实绿色保障。
■本报记者 梁驱远 通讯员 邹菡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