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8部门联合发文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加快质量强市建设 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07-10 09:49:27 来源:河源日报

近日,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8部门联合制定的《河源市深入推进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加快质量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印发实施。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决定于2024年—2025年联合开展深入推进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加快质量强市建设行动,更大力度保障优质产品、工程和服务有效供给,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

针对市内重点产业聚集区、大中型工程项目、公共服务领域和生产性、生活性服务领域,我市18部门将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以企业生产技术的整体提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底,农产品、食品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工业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消费品优质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以上。建筑品质和使用功能不断提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生产性、生活性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持续稳定在最高等级“满意”区间,全市培训养老服务人员达到3000人次。

推动民生消费质量升级

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和食品供给。强化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广应用缓释肥、有机肥和高效低风险农药。强化大宗粮油产品和蔬菜、果品、木本油料质量保障。着力提高乳制品、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冷链食品监管。

深入推进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加强对列入3C认证目录儿童和学生用品的监督检查。

促进日用消费品升级迭代和文体用品创新发展。积极引导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发展。

推动建筑工程品质提升。严格执行《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加强建设全过程管理,强化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引领和岭南特色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全面增强产业基础质量竞争力。

全面增强产业基础

和质量竞争力

提高基础件通用件质量性能。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提升与产业紧密相关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加强高端仪器仪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设备精度、稳定性和标校技术水平。

强化材料质量保障能力。鼓励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参与省级“前沿新材料”重大专项,重点围绕新型显示材料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新材料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提升装备产品质量可靠性。支持工业企业加快研制符合省级以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要求的装备产品,引导工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我市重大技术装备广泛应用。

引导新技术新产品

新业态优质发展

提高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等数字产品智能化水平和消费体验。推动实施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提升企业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推动新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增强本地产业技术优势,支持区块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信息光子、太赫兹、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布局,推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等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鼓励企业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共享化生产等新模式。

促进平台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督促指导,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和使用体验。支持企业构建形式多样的线上消费场景,提升网络消费体验。

促进服务品质大幅提升

引导居民生活服务高品质发展。加强家政服务规范化、职业化建设,完善母婴护理、家政培训标准,推动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大力推进家政进社区,实施“家政兴农”行动。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健全物业服务标准体系。

提高生产流通服务专业化融合化水平。持续优化多元化、有序竞争、互相补充的涉农金融供给体系,促进加大涉农金融投入,不断提升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水平。

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健全村级综合服务功能。

以质量变革创新

推动质量持续提升

强化科技创新对制造业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聚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聚焦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新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模式、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等11个方面,推进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领域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组织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围绕“1+3”等领域重点产业链制定方案,绘制产业链质量图谱。

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开展提质量强信用行动,促进“1+3”产业集群质量提升。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建设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深入实施全面提升制造业质量品牌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深入开展质量强链、强企、强县(区、镇)活动,开展农土特产“品质品位品牌”三提升行动。加强“粤优品”“老字号”和商标品牌的培育和保护。

提升劳动者质量素养。加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质量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发挥各级工会和团组织作用,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质量管理创新、质量改进提升等活动,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陈文华 戴小茜)

    上一篇:法伴青春 “职”引未来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