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扎实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调解工作室有品牌 调解工作法有特色
2024-06-19 11:45:55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林梓楷 通讯员 陈鹏 记者近日从全市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现场会获悉,近年来,我市“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老吴调解工作室”“东埔街道人民调解工作室”等一批品牌调解工作室和“擂茶调解”“禾坪说事”等一批特色调解工作法不断涌现,源头治理、多元解纷持续加强。
据介绍,连平县司法局忠信司法所“老吴调解工作室”开创“巧借东风”“对症下药”“趁热打铁”“降温处理”调解“四种方法”,已成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利器。“东埔街道人民调解工作室”总结运用“五心工作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与当事人换位思考,真心实意为当事人排忧解难。紫金县龙窝镇人民法庭根据当地擂茶民俗文化创立“客家擂茶调解法”,设立“客家擂茶调解室”,把调解场所搬到暖意融融的茶桌上,让群众间的各种矛盾在一缕缕茶香中消融化解。“禾坪说事”是紫金县凤安镇创立的特色调解工作法,组织专人走进村民家门口的禾坪,与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听民意、话发展,共同想办法解决群众身边事,参与社会治理。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县级综治中心建设提质增效,和平县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中心、紫金县“饶让”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相继揭牌运行;采取“司法救助+N”协同方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40件,惠及群众425人;吸收水利、生态环境、税务、社保、退役军人、学校、医院、律师等行业骨干190人,组成河源市检察机关听证库,促进检务公开、矛盾化解;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积极引导村(社区)法律顾问参与纠纷调解,共培养“法律明白人”5956人,实现全市村(社区)全覆盖;创新“和和来”调解室、“大树头喝茶议事”等机制开展调解工作。
上一篇:让更多群众享有更高品质城市生活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