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田长制 实现田长治
我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织密耕地保护网
■在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拖拉机和旋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本报记者 杨坚 摄
■本报记者 陈星 通讯员 骆菲茵
行走在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田间的机耕路上,放眼望去,农田地块平整、连绵成片,拖拉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道路旁,田长制公示牌格外引人注目,公示牌上标明了县、镇、村、组(网格)四级田长及耕地保护面积等基本信息,并明确了田长的职责。
作为镇级田长,柳城镇副镇长阳聪勇每月都会进行一次巡田,及时掌握耕地保护利用情况。“自田长制实施以来,柳城镇严格按照镇级田长一月一次巡田、村级田长一周一次巡田、网格田长一周全覆盖巡田的要求,依托‘1+N’工作机制,配合落实好田长制,及时发现并有效制止非法取土、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占用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阳聪勇表示,该镇每周都会通过“田长巡田”APP,线上监督每个网格员的巡田情况,并组织开展田长制业务知识培训,镇、村、组(网格)三级田长均能熟练操作“田长巡田”APP。据介绍,柳城镇还统筹安排资金进行巡田奖励,确保巡田质量保障到位。对巡田护田责任推动不力、田长制措施落实不到位、未及时制止破坏耕地行为的,将依法依规追责。
作为全省田长制试点先行县,东源县主动作为,邀请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专业技术人员,会同相关部门组建工作队开展田长制相关工作,通过细化网格、有效宣传、提高意识,强化统筹协调,加强技术指导,细化耕地保护责任。据了解,东源县现有耕地面积28.9万亩,已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27.4万亩保护任务和永久基本农田25.6万亩保护任务。
去年12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方案》,标志着田长制在我市全面推进实施。推行田长制,我市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网络,实现“人田对应”,并在村级或耕地网格显著位置统一设置田长制公示牌,明确耕地信息,压实田长责任。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持续开展巡田工作,依托全省耕地保护田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田长巡田”APP、遥感卫星、高空视频探头监控、无人机巡检集成一体的农田监管体系,基本实现耕地“一图统管、一键反馈、一网共治”,公众可通过“粤省事”平台的“公众耕地保护服务”功能,查询自身定位周边地块的基础信息,或提供耕地疑似违法事件线索,全力推动田长制工作落地实施。
目前,全市各县区均已印发县级田长制实施方案,耕地保护网格划分已基本完成。接下来,我市将加快划定耕地保护网格,强化信息公开和宣传,加强政策和技术培训,推动田长制工作常态化、系统化运行,守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