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林业发展系统性政策
全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河源样板
○本报讯 记者 陈星 刘昕 近日,我市印发《深入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十六条政策措施》(下称《十六条措施》),从林权改革、社会参与、特色产业发展、政策保障等多方面进一步激发林业发展活力,深入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致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河源样板。
《十六条措施》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的促进林业发展系统性政策,是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市立足当地实际,解决林业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十六条措施》从林业改革、造林绿化、产业发展、加大保障等4个方面提出16条具体政策措施。在林业改革方面,提出完善林权流转、规模经营等机制,重点解决国家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的保障林农收益、发展林业规模经营等问题;在造林绿化方面,提出完善绿化支持、种苗保障等机制,重点解决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以及种苗培育体系建设等问题;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出完善一产增效、二产做强等机制,重点解决油茶、竹子等林业产业发展用地难、补助资金不足等问题;在加大保障方面,提出完善金融支持、担保支持、贴息支持等机制,重点解决林业金融产品和林业特色险种不多、贷款产品不够丰富等问题。
据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河源作为林业大市,是省定生态发展区、省重要生态屏障和粤港重要饮用水源区。去年,我市深入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大力实施“6+1”行动,全面完成省下达各项年度任务,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被省林业局授予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贡献突出单位,国土绿化、油茶产业发展、绿美广东示范点建设等工作取得实效。接下来,我市将深入推进“绿富美”三提升行动,实施挂图作战,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绿美河源“六大行动”各项任务,用好用活《十六条措施》,探索集体林权流转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持续开展“同饮一江水,共建绿美林”“我在万绿湖有棵树”“互联网+”义务植树等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掀起“河力绿美”的植绿护绿热潮,助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