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非遗盛宴精彩纷呈 文旅融合热辣滚烫

忠信花灯民俗文化日活动成为连平文旅“金招牌”

2024-02-22 10:11:21 来源:河源日报

4731f46b623cce5cf3f73149137f9698_hyrbs0222002_001_01_s.jpg

■在忠信花灯展示区,各式各样的精美花灯吸引游客打卡。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image.png

■家长抱着宝宝打卡花灯展示区。在客家地区,“灯”是方言“丁”的谐音,借“灯”庆祝“添丁”。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7b6ba1834ad996e9e8300abb80e6670f_hyrbs0222002_001_03_s.jpg

■连平县忠信花灯民俗文化日活动现场。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忠信花灯已成为连平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旅游业的“金招牌”。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核心提示

精美的忠信花灯、精彩的歌舞表演、热闹的花灯集市……昨日,连平县忠信花灯民俗文化日活动吸引四方宾客。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忠信花灯及吊灯习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品牌。

丰富传承载体 打造亮丽文化名片

在忠信花灯民俗文化日活动现场,花灯观赏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欣赏。这里悬挂着连平县第四届忠信花灯工艺大赛的作品,均由花灯师傅手工制作,精美喜庆。

为提升传统工艺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今年1月,连平县文广旅体局启动了“践行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品质”连平县第四届忠信花灯工艺大赛,共收到60件参赛作品。

活动现场还为参赛的获奖选手颁奖。其中,忠信花灯市级传承人赖秀山制作的花灯“双喜临门”获得一等奖。赖秀山介绍,该作品高度及灯身内直径均为1.28米,由216张手工绘画、196个骨架组建而成,分别呈现了“鱼跃龙门”和“龙凤呈祥”两个画面,寓意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据悉,忠信花灯是传统元宵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造型艺术,是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有600余年历史,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忠信吊灯习俗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活动,融合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

时至今日,忠信花灯魅力不减,在连平县委、县政府的持续保护下,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得到了有效传承。据介绍,连平县通过建立花灯制作基地和吊灯习俗基地,深入挖掘,不断创作、排练出系列民间艺术节目,培育代表性传承人15人、制作艺人200余人,全力推动忠信花灯在保护与传承中向新而生,成为连平亮丽的文化名片。连平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连平还积极开展忠信花灯进校园活动,推动忠信花灯数字化发展,制作忠信花灯3D动画宣传片、推出忠信花灯传承DIY材料包等,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走进青少年,有力地促进了忠信花灯艺术的传播和弘扬。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忠信花灯已成为连平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旅游业的“金招牌”。

在花灯制作体验区,不少游客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纷纷上手制作,经过搭建、组装、固定,一个个精美的小花灯被制作出来,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制作花灯,我一来就直奔这里。”游客何晓敏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多了很多非遗展示及制作体验活动,比往年更热闹了。

活动现场,身穿马面裙的游客吴婷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忠信花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与马面裙非常搭配,今天特意来这里拍照。”在她看来,此次活动不仅能展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传统文化,还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

据介绍,从1999年开始,连平县已成功举办了多届花灯民俗文化日活动,花灯民俗文化已经成为连平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每年都会吸引周边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前来参加,是当地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为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连平还以花灯为载体,打造了“灯舞连平,十里花灯”碧道,将沿途景点串珠成链,形成“花灯文化”特色文旅路线,构建多元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据了解,该旅游品牌成功入选2022中国旅游业创新案例,全长32公里的“灯舞连平”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南部4个乡镇12个村,走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连平县文广旅体局负责人表示,该县按照“每月一主题”工作要求,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发挥文化促旅、拓展旅游产业链等多重作用,“节庆+旅游”融合发展,使传统节日与旅游交相辉映。“节庆+旅游”还可以创新业务形态,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览,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刘永菲 陈星

■通讯员 刘梦莎 苏奕楠

    上一篇:年俗闹新春 花灯耀连平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