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有关报告

传递民声聚力量 群策群力谋发展

2024-02-01 10:24:36 来源:河源日报

4ca3e2d2b13cb370a72503e645047264_hyrbs0201004_002_01_s.jpg

■春沐源项目落户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带动该村全面发展。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有关报告,聚焦我市实施“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教育医疗等方面建言献策。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本报讯 记者 邹茹玉 苏勇军 朱惠思 雷宇烁 朱晓颖 梁昕 廖思弦 肖斌 昨日,参加政协第八届河源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有关报告。各讨论组现场气氛热烈,委员们聚焦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绿色崛起、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教育医疗等方面建言献策,谈感受、讲想法、提建议,共谋发展大计。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打造河源“绿色产品名片”

“五指毛桃是我市人民喜爱的食用药材之一,五指毛桃鸡更是我市著名的预制菜品,是游客必买的特产之一。”委员张源希望我市能够重视五指毛桃产业发展,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我市五指毛桃产业打造成一张亮丽的“绿色产品名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迈向全国市场,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助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

“好山好水出好酒,酒产业是我市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好载体。”市政协委员何伟国认为,我市拥有绝佳的自然生态环境及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完全具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酒瓶子”的发展潜力,而且酒产业产值大,上下游带动能力强。他建议,我市要发挥自身优势和利用当下国内酒产业的发展机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酒产业基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酒瓶子”。

培育“新农民”

为乡村持续发展“造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农民”这一群体应运而生。委员谢伟建议我市出台扶持政策、讲好乡村发展故事,维系青年与家乡的乡土情怀,吸引其将现代经营理念、新型智能技术带回家乡,同时,政府要切实给予人才发展和实践机会,完善物流、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为“新农民”提供设施保障。

委员蓝锦浪建议,在乡村振兴中,对村集体、村民的扶持,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外,更应该通过人才、理念、管理等软件的投入与配备,为乡村的持续性发展建设“造血”系统。

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

加大中医药普及力度

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焦点。委员林潮炫建议,要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引进优质卫生资源,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中医药发展方面,委员黎文明建议要加大引进、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大中医药宣传、普及力度,如通过下乡义诊等方式,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推动我市中医药的技术进步。

就中医药在基层的普及和应用,委员李国军认为可以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技术培训。具体来讲,通过降低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招聘门槛,加强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完善中医馆建设,进一步推行“医联体”的模式,扩大“医联体”的医院试点。

“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医药卫生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委员曾险峰建议,通过整合我市中职医学教育和高职教育资源,采用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模式,大力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大专层次的人才培养,为推进卫生强市、健康河源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注青少年心育工作

杜绝校园欺凌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委员白娟建议,要进一步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体系;加强家校社联动,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阵地、社会为平台,整体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实施全覆盖心育服务工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活动,全方位营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浓厚氛围。

委员王云全建议,各中小学校可以设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家校社多方联动,广泛开展专题教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普及防治学生欺凌知识和反欺凌技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营造预防校园欺凌、守护健康成长的氛围,杜绝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委员曾惠华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统筹校企合作上要细化相关政策措施,不仅要牵线搭桥,还要有资金保障,在项目落地、人才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上一篇:审议2024年市民生实事候选项目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