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河源时政

拓展公共文化新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河源首个“粤文坊”让社区“活”起来

2023-09-30 18:19:03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谢少娜 见习记者 曾競

每逢周二,位于市区雅居乐小区的“雅居乐·粤文坊”培训室里总会传来阵阵美妙的乐曲声。“每周我们都会准时到这里学习吹奏葫芦丝。”前日,“雅居乐·粤文坊”葫芦丝课程学员邝兰先说,粤文坊的开办,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学习、活动的场所,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好的文化服务。

“雅居乐·粤文坊”成立于2022年10月,是我市首个公共文化新空间“粤文坊”的试点,目前有学员3000多人,打造出了“雅居乐社区文化艺术节”品牌活动平台。随着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的推进,河源涌现出一批以“粤文坊”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新空间,成为市民文化活动的好去处。

试点先行,“粤文坊”

拓展公共文化新空间

“以前学习专业的公益课程要去离家六七公里的市文化馆,‘粤文坊’出门就到,简直是家门口的‘文化客厅’。”邝兰先每逢周二、周三都会到坊里学习广场舞和葫芦丝,是“粤文坊”的忠实粉丝。

“粤文坊”所在的雅居乐社区,是市区交通便捷、人群密集、公共文化需求较大的社区。“粤文坊”面积超500平方米,设有小舞台、多功能培训空间、户外活动空间及展览空间,自开坊以来,吸引了6万多社区居民及学校、单位及群众团体前来参与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新空间的建设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显著标志。目前,市文化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思路,因地制宜推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将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到社区,打造了一批便捷高效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新空间,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逐步完善了便利、均等、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们还充分撬动了社会资源,多途径、多层次的引入社会力量,该坊的建设由源城区乐艺培训中心提供场地、装修,并进行日常管理。”市文化馆培训部工作人员说,“雅居乐·粤文坊”对现有空间进行了可体验、可分享等多种创新形式打造,融合休闲阅读、艺术活动、创意生活等多种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市民文化需求。

开展文化艺术服务

丰富居民公共文化生活

“我不仅参加了客家山歌、广场舞等艺术培训班,还参加了艺术沙龙活动、户外拓展课堂、文艺演出等,形式非常多样。”说起“粤文坊”,住在雅居乐小区的骆女士频频点赞。

作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文化新空间,“粤文坊”积极普及了文化惠民及群众艺术。自开班以来,已开设美术、书法、广场舞、葫芦丝、客家山歌、太极拳等10多个艺术培训班,并邀请了市文化馆公益教师队伍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让社区居民免费享受专业的教学课程。

据悉,艺术培训班每季度一期,共开设成人班10个、少儿班7个,每班平均招生30人,目前已有学员3000多人。2023年,“雅居乐·粤文坊”广场舞队在河源市第11届广场舞展演中获最佳风采奖。

此外,“雅居乐·粤文坊”还注重促进河源客家文化传承保护,设立“客家山歌传承基地”,开展具有客家山歌特色的展演、培训、比赛、交流等各项文化服务,致力于将该坊建设成具有河源特色的公共文化新空间IP和品牌。

为了让城市的文化生活更有质感和温度,我市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新空间的建设,新建2个“粤书吧”、1个“粤文坊”,同时依托公共文化新空间,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展览活动,向社区居民提供读书、看报、电子阅览等基本文化服务,丰富社区居民公共文化生活,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焕发新活力。

“粤文坊二期项目正在其他社区筹备当中,让更多社区居民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市文化馆培训科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公共文化新空间,有望将“粤文坊”延伸到公园、景点等公共服务场所。

    上一篇:把好“双节”安全关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