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节日期间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监督检查

全力守牢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

2023-09-28 10:01:20 来源:河源日报

市市场监管局按照省、市部署要求,持续开展节日期间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监督检查,全面分析研判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方面的风险形势,力争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同时,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工作机制,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加强舆情监测,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全力守牢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

据悉,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各类案件1152宗,其中食品案件415宗、药品案件90宗、燃气灶具案件26宗、电动自行车及电池等产品违法案件4宗、特种设备案件54宗;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571份,消除安全隐患836宗;检查燃气灶具销售单位329家,摸排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247家,检查发现问题车辆13辆。

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安排部署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市场安全监管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实抓好抓细。一是及时传达部署。及时召开党组会和局务会,传达学习省市场监管局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二是周密部署安排。根据省市场监管局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下发做好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市场安全监管工作通知,明确工作目标、人员分工和检查重点。三是开展督促指导。市市场监管局组成7个督查组,到各县区督导相关工作。各县区市场监管局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制定方案,部署工作,全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加强检查排查

筑牢安全屏障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针对秋季和河源地区节日消费特点,深入排查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

强化生产环节监管。对生产企业重点检查是否使用非食用物质或回收食品生产加工,是否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否建立落实原辅料进货查验等管理制度;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对小作坊实施全覆盖检查,对取得登记证的小作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湿粉类、酒类、土榨花生油等高风险小作坊开展隐患排查,督促其加强产品检验,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黑窝点。

强化重点领域品种风险排查。以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农村地区为重点区域,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单位,以湿粉类、酒类、食用油、肉及肉制品、月饼、特殊食品、本地特产食品为重点品种,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检查食品来源、产品标签标识、生猪产品“两证一报告”以及是否存在销售无合法来源、过期、“三无”、变质食品等违法违规情况;督促特殊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按配方、工艺要求组织生产,督促特殊食品经营企业设置销售专区(柜)并进行消费提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

强化药品风险隐患排查。全面检查药品进货渠道、查验记录、销售记录、储运条件等,督促指导货车企业严格按要求储存运输。对疫苗、核酸检测试剂、血液制品、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儿童及特殊用途化妆品等高风险产品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隐患。

加强监管监察

护航安全生产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强化燃气灶具及配件、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检查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池和充电器、燃气灶具及配件等重点产品生产销售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两个责任”。目前,全市落实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两个责任”199家,其中监管部门上报157家、企业自主上报42家。

在特种设备安全方面,按照特种设备重点时段监督检查要求,结合本地特种设备风险状况,以隐患排查整治闭环为目的,结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重点开展燃气相关特种设备、叉车安全隐患排查、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架空索道、公众聚集场所及重大活动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等专项监督检查和气瓶充装单位执法检查,边查边开展隐患“回头看“,对已发现的事故隐患执行逐一闭环处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加强综合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价格、广告、网络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及时处理各类投诉举报,有力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社会共治格局。

开展综合监管。开展猪肉、蔬菜、粮油肉蛋奶等生活物资和月饼节日消费商品价格监测和分析预警,规范网络销售和促销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价格欺诈、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制售假冒侵权产品、销售特供专供商品、虚假宣传、违法广告和促销等违法行为,全面落实“放心消费粤行动”民生实事。

大力宣传引导。通过“河源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河源日报“市场监管在线”专栏、河源广播电视台“聚焦市场监管”电视栏目等媒体平台,以开展“质量月”等活动为契机,宣传报道饮食用药安全、安全消费、安全生产等知识。

畅通投诉渠道。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15投诉举报热线的作用,及时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对群众反映集中、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立即组织检查,及时回应关切。今年以来,共受理投诉举报16254件,全部按规定及时处理。

落实应急值守。建立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严格执行节日期间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联络畅通、反应迅速。(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戴小茜 朱景峰)

    上一篇: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