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
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本报讯 记者 陈思芬 周慧荷 朱晓颖 钟文俊 雷宇烁 通讯员 邓建基 邱伟伟 吴丽娜 郭建芬 连日来,我市各部门纷纷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
市统计局
市统计局提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加大经济形势监测预警工作力度,加快推进五经普各项准备工作进程,扎实完成国民经济社会统计任务,服务好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要全面夯实农业统计基层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对镇、村农业统计工作指导,持续提升农村统计调查能力和水平;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做好信息互通共享,及时开展专题调研和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农业产业发展建议,以扎实的农村统计工作成效助推农业强市建设。要聚焦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推进“双控”“双碳”等绿色发展统计改革,做好能耗“双控”数据统计监测工作,配合发改部门积极探索城市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以及实际成果应用。要充分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深化贯通协同、凝聚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水平;扎实推进统计造假屡禁难绝专项纠治行动、整治统计造假搞“虚假政绩”工作,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要厚植统计为民理念,扎实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加强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民生领域有关情况跟踪监测,及时发布共享统计数据信息。
团市委
团市委提出,全市共青团系统要自觉在全市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工作,将市委工作部署落实到共青团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一是实施“制造业当家青年先锋”行动,激发“三新”组织团组织活力,深化“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青”字号品牌活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制造业当家、产业兴市。二是引领青年下乡返乡兴乡,推进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组织“青耕河源”助农直播活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是组织青年参与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引导有志青年围绕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创新创业,助力农业强市建设。四是推进“青年林”建设,常态化开展“河小青”巡河护河、垃圾分类等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五是加强与深圳等地团委的联动协作,组织开展粤港澳青少年红色寻根之旅等活动,促进河源青年与大湾区青年交流互动,助力全域全面“融湾”“融深”。六是扎实推进关爱服务青少年“3+N”专项行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助力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是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为河源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市妇联
市妇联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市委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工作,把学习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机关党支部专题学习计划,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紧扣重点,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聚焦制造业当家、产业兴市、全域全面“融湾”“融深”、“百千万工程”、农业强市建设、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维权关爱服务,深化“创新创业巾帼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绿美河源巾帼行动”,做实“河·护苗”工作品牌,推动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在妇联系统落地生根。要明确要求、增强本领、真抓实干、振奋精神,勇于探索新方法、新路径,让各项实践顺应时代发展,以实干作风抓好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市委老干部局
市委老干部局提出,要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以推进8个离退休干部社区党建共建平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要积极发挥老干部优势作用,以“银发生辉”正能量活动品牌为载体,大力推行“时间银行”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引导广大老干部为推动河源实现绿色崛起贡献银发力量。要用心用情精准服务好老干部,全面落实离休干部“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探索建立退休干部“一类一策”服务制度,持续开展离退休干部“关爱行动”,完善市直离退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让广大老干部共享发展改革成果。要管好用好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办好各级老干部(老年)大学,深化“三大学堂”品牌创建,探索建设“家门口”老干部(老年)大学,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老干部工作队伍,为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奋力推动河源实现绿色崛起作出应有贡献。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出,要优化政银联合服务,不断提升助企发展精准化水平;要优化“阳光交易”服务,不断提升综合监管常态化水平。要优化线上办理服务,不断提升项目交易电子化水平。要持续推广电子保函,通过银行电子保函“跑腿”,进一步降低投标企业交易成本;继续推行“中标贷”服务,利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融资服务”模式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融资繁”问题,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常态化推动“远程异地评标”,积极主动与省内外地市签署远程异地评标框架协议,实现统筹共享优质专家资源、场地资源和技术资源,防范围标串标行为;大力推行“同城异室评标”评审模式,加强公共资源交易进场管理,减少招投标环节人为因素影响,堵塞传统“同室评标”容易出现倾向性评标意见的监管漏洞。持续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各项改革举措,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平台为主转变;用好省“一张网”,推动市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四期)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交易系统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防护措施,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流程和环节,提升服务能力水平。